從心理學看中國文化:心有靈犀一點通

2025年11月13日 星期四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這名句,是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七言律詩《無題》。意即縱使二人身上沒有如彩鳳的雙翼,但心卻如犀角一樣,彼此相通,二人可領會彼此的心意。這句話充滿了濃濃的中國浪漫詩意,不但可用來描寫男女之情,也可泛指現代人心靈相通、情意相連。究竟西方的心理學會如何闡釋「心有靈犀一點通」呢?

「心理學」一詞雖然包含「心」字,但當中不少研究均會利用科學儀器量度人的大腦活動,以探究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例如,研究會以腦電圖(EEG)測量腦電波、利用功能性近紅外光譜系統(fNIRS)測量大腦血氧濃度變化。近年已有不少研究測量人們在進行二人或以上社交互動時的腦部活動。

例如,Ruth Feldman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在著名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的研究中,邀請了異性戀情侶和陌生男女進行互動,並同時測量腦電波。研究結果顯示,情侶二人的腦電波顯示神經同步(neural synchrony)的現象,而該同步現象主要集中在大腦顳葉—頂葉區域,而陌生男女則沒有。此外,研究團隊在三分鐘的靜息狀態中並未有觀察到神經同步的現象,這進一步突顯了神經同步與情侶之間互動的獨特性。在情侶之間,神經同步主要出現在社交凝視和有正面情緒的時刻。而在陌生男女中,較長的社交凝視和正面情緒則與神經同步有正面關係。

所以,當二人情意相連,二者的腦電波亦有更高的關聯性。大腦反映我們與人交流時的心理狀態。「心有靈犀一點通」聽起來雖然抽象,但我們亦可透過心理學和神經科學從大腦中找到一點點根據。

 

撰文︰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心理學)李芷君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