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能啟航:交還主權的大膽實驗
踏進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的第一個農曆年後,我們做了一個大膽且顛覆傳統的決定:為了在孩子心田播下「自我覺察」的種子,引發其潛能,我們將學習成果展的「展示成就主權」交還學生。從一場未知結果的展示意向調查開始,師生共築的潛能大冒險就此啟航。
寶藏微光:成就卡片照見成長寶藏
澆灌「自我覺察」的種子,校本設計的「成就寶藏卡」成為關鍵。孩子們透過圖文並茂、各具特色的卡片,回顧成長軌跡,真實記錄小小的心靈經歷——無論是「他人的幫助、安慰」,還是「自己定義的困難、挫折」,抑或充滿童真的想法,都具體生動地呈現。這些卡片懸掛於展品旁或貼在展品附近的牆上,一字一句凝聚著老師回應每個展示意願的心力,更成為孩子成長的印記與寶藏,彷彿都在微微發光,映照出作品背後的歷程。
• 一位母親參觀時,聽到旁人稱讚一幅兒童國畫,過了一陣才驚覺那是兒子的作品,她意外地說:「從來不知道他畫過這樣一幅畫,沒想到呢!」
特別是對高年級學生的家長而言,這次成果展成為重新認識孩子的契機。
星光解碼:護照任務中的覺察覺醒
當焦點從「誰最優秀」轉向「如何點亮每個獨特靈魂」,五月三日清晨的有蓋操場在家教會巧思下化身為「WF2025航站」。機長廣播響起,孩子們牽著家人,手持校本設計的登機證與學習護照,穿梭於值機櫃台間,展開一場「精彩學習之旅」。這場旅程的獨特之處,在於學習護照中的星光探險任務——不僅引導孩子發現自身光芒,也在觀察同伴時,深刻喚醒其社會覺察力。
• 自我覺察深度化:
平日安靜內斂的四年級女生在學習護照中寫下她認為最美好的一刻:「我學會在人群前更加勇敢,我相信下次會做得更好!」
• 社會覺醒與視野拓展:
高年級男生則領悟到:「我發現學校八百多位學生,每一個都有他獨特的長處,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欣賞及學習每個人發亮的地方。(我的部分發光點是中國鼓)」這份覺察,標誌部分學生從「我」走向「我們」的視野拓展。
• 人際連結的正向循環:
孩子們在護照內紀錄的童言童語,更交織出相互欣賞的暖流。最多學生寫到的「我最覺得最精彩的收穫」包括:
「我發現很多人的優秀作品和不同人各色各樣的精彩表演,讓我很佩服!」
「發現原來很多人會欣賞我的作品」
「收到不認識的人留下的微笑貼紙,很開心!」
「我收到讚賞呢!」
「原來高年級的書法這麼好看,我很期待兩年之後可以學呀!」
這些反饋印證了一句話:「當我不再比較誰更亮,才看懂每顆星獨有的光譜。」學習護照賦予孩子與自己、與他人對話的空間,學會欣賞他人光芒的同時,也看見並肯定自己的星光。
花木逢時自有期
這場滲透社會情緒學習(SEL)的教育實驗,讓我們在本學年的主題「引發潛能,燃亮他人」的土壤中,見證了學生、家長義工、全體教職員潛能綻放的奇蹟。
孩子們不僅是知識的累積者,更在探索與被看見的旅程中,發現了「此刻最閃亮的自己」,並學習用這份光芒照亮彼此。家教會及各位家長義工們的藝術潛能、攝影潛能盡現,學校全體老師圍繞孩子們的選擇意願來設計所有必須流程環節、輔助工具、配套等,何嘗不是潛能引發的參與實驗者?
我願相信,如同花木逢時自有期,每顆心靈種子的潛能,終將在適度的陽光、空氣、合適的土壤與水分——那以尊重、信任與機會澆灌的SEL花園中,綻放出獨特的生命之花。
作者簡介:陳美珠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副校長
現任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副校長,專注價值觀教育與全人發展。曾於港島東區直資學校深耕十八載,「以兒童文學為教學橋樑、中華文化為課程根基」發展校本課程,致力提升語文素養、文化認知與價值觀培育。曾任混合模式閱讀研究計劃顧問,並於港大、教大、理大分享課教學實踐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