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 讓學生身體更壯飛得更遠

2022年06月30日 星期四

 

近年健身風氣盛行,不少中小學校添置健體器材,但像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擁有一部身體組合分析儀器,實屬罕見。

記者跟隨陳榮光校長、體育科陳迪奇老師,去到該校1500方呎的健身室,眼前一亮,那裏媲美專業健身室,除了具備各種器械和浴室,學生於第一堂體育課透過科學儀器進行身體組成分析(Body Composition Analysis),認識自己身體。

身體組合分析儀器原理簡單,記者先輸入身高和年齡,再站上儀器握緊手柄,就會有微電流經過身體,量度各項數據,例如脂肪比例、肌肉量、體內水份和礦物質等,完成後可印出分析數據。

記者得到的報告是體重屬於正常範圍,不過肌肉量僅合格,要努力維持適當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比例,再多做阻力訓練才行。

陳Sir介紹:「以往的儀器只簡單計算BMI(身體質量指數),身體組合分析儀器則全面分析身體情況,包括肌肉量、水份及脂肪分布、基礎代謝率等,同學想增磅、改善體形,可以參考數據,計算每天應進食多少卡路里;或想線條更結實,則盡量避免攝取過多的鈉,這樣用科學知識解釋給學生聽,他們更易理解。」

現時中一至中六皆有健身課程,每班約15至18人,在陳Sir及另一位健身教練監督下進行負重或阻力訓練,強健體格,提升身體運動能力,減少運動受傷的機會。

新穎體育常規課程

陳Sir表示初中教學生使用每部器材的基礎技巧、正確姿勢,建立健康生活習慣。「到高中,鼓勵他們針對身體須改善的地方,自訂健身program和目標,而不是見到某部器械無人用便去用,更長遠發展是希望舉辦證書課程,譬如學生對健身教練、管理有興趣,將興趣變成專業,作為生涯規劃活動。」

陳校長想起小時候體育科來來去去都是基本球類,還要跳土風舞,很多男生包括他都不喜歡。時下運動科學盛行,該校斥資增設泳池、大型健身室,又引入身體組合分析儀器,重新規劃體育科課程,他特別介紹射箭場:「這是學校特色之一,很多學校把射箭列為課外活動,但我們把射箭、游泳、健身、攀石等融入體育科常規課程,令更多學生接觸,培養興趣,最重要是關注身心靈健康。」

陳Sir指體育科不只教人競技、比賽,也體貼學生需要。「譬如高中體育科加入瑜伽課,以科學和運動角度去解決一些『都市病』,例如骨盆前傾等,教學生學習放鬆肌肉,拉筋紓緩,調節心情,減低壓力。另外游泳課,我校有兩名教練、兩名救生員,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差異,還教坊間游泳班未必有的轉池、跳水技巧,非常難得。其他活動如擲飛鏢、wargame,也為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

羅氏基金中學是保良局於2004年創辦的直資中學,雖然校齡較短,但在區內以走非傳統學校路線聞名。陳校長慨嘆科技發展迅速,舊工種不斷消失:「新一代學生到畢業時,可能有七成工種都沒落了,所以教育應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平台,培養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為未來飛得更遠。」

陳校長以健身作為例子:「一般人的概念是操大隻,以往如果肌肉量不夠、掌上壓做得不好,便不停操,練到好為止。現在不是了,隨着運動醫學出現,教人針對問題找出對策。正如數學做得不好,如果重複叫學生操題目,只會扼殺他們的興趣。學習是播種過程,學的知識愈闊,對自己了解更多,才能找到方向和目標。」

學習腦幹細胞知識

開校時陳校長便思考課程重點,想跳出一般課程框架,令學習多樣化及有趣味,給學生自主學習空間。二十一世紀是生物科技發展主導,因此該校早於2004年開始生物科技科,鼓勵學生從生活中探究科學,學習腦幹細胞知識。

他引領記者去到擁有多種高新科技儀器的生物科技實驗室。「中一起設有生物科技科,當年全港少數學校有這一科,算是新科目。我們自編課程,由最初分子生物學,發展至今很多新元素、投資大學級別的高端儀器,同學應用細胞培植儀器、倒置顯微鏡及影像系統等去驗證自己的實驗項目,課程令學生愈學愈有興趣,而不是辛苦。」

此外2020年增設航空實驗室,也是全港首批有此設備的中學,培育學生的航空興趣,並嘗試做飛機師的滋味。航空實驗室的馮志端老師表示,初時老師靠平板電腦引導學生學習不同航空知識,新實驗室落成後學生可更真實地領略飛機師的工作。「一比一模擬飛行駕駛艙及飛機模型,讓學生了解駕駛飛機的實際操作,培養他們對航空範疇的興趣。」

除了駕駛模擬器,實驗室亦設飛機模型,學生更容易和清楚了解機翼操作的物理原理,讓學習不再停留在理論上,同時可以透過實驗,了解飛機在空中飛行的空氣動力學等。

設模擬飛行駕駛艙

馮Sir表示,航空實驗室是跨學科學習項目,譬如研究氣壓、空氣密度如何令飛機升降,涉獵到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識。「數學方面,透過學習飛行圖,例如赤鱲角機場飛往國際金融中心的路線來計算距離和時間。而且航空線道較特別,有時要繞過禁飛區,同學透過線性預測軌跡,測量距離、飛行速度和時間。另外模擬與控制塔聯絡和交流,應變措施,與人合作處理危急情況等,也有英語學習元素。」

陳校長期望,隨着航空實驗室持續發展,日後與初創公司或大專相關課程合作,能緊扣升學銜接。「現時很多學校生涯規劃項目,集中教授求職工作技巧。我們相反,讓學生從學習中找到相應技巧,重點希望如愛因斯坦所言『我並不是什麼天才,只是對感到好奇的事物非常執着』,意思是天下沒有什麼天才,所謂的天才就是比平常人好奇多一點,希望學生找到感興趣的事,由以往被動式學習到自主學習,掌握知識改變世界。」

羅氏基金中學與保良局陸慶濤小學結龍,貫徹由學生興趣出發設計課程。

「我曾是陸慶濤小學校長,一條龍計劃是我一手創立,2005年將小學常識改為科學,把實驗列為重點,小學沒有師資設備,便動用中學師資和設備支援,令學生自小接觸科學知識。」

問到難忘事,陳校長想到曾有學生跟他說:「校長,我跟了你13年!」以往有中七,對方由陸慶濤小學升上羅氏基金中學,小學中學都是同一個校長,非常難得,感覺格外親切。

每年中一有約四五十個外校生學額,學校會透過面試甄選合適的學生。「收生準則考慮申請學生是否具備基本的語文能力,因為是普教中,學生需要具備普通話水平及閱讀能力,另外重視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及熱忱,體育、藝術、音樂有特別技能,也會加分。」

陳校長修讀教育和中國法律出身,另進修工商管理,擁有多個學士、碩士學位,愛用不同角度思考。「我經常閱讀Michael Sandel哲學著作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教人檢視價值觀如何建立。」訪問尾聲,陳校長特別感謝一班出色教學團隊用心努力,以及優質教育基金、保良局董事會,特別是林潞主席(2021-2022年度)的支持,給予資源發展科學創新探究、興建新大樓及各項先進設備。

初中科學家

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設有生物科技和幹細胞科學實驗室,培養動植物細胞,研究真菌、益生菌等,透過科學創新,鼓勵學生主動發掘興趣,一嘗當科學家的滋味。

中一學生孫銘邦從小對科學感興趣,被「生物科技」這個新知識領域吸引,上網自學3D打印技術,在生物科技科杜正悅老師鼓勵和指導下,動手砌成了生物科技3D打印模型,他即場向記者示範,把單細胞生物——綠藻,透過3D技術生動地打印出來。

另外該校與香港教育大學合作Environmental DNA Program,了解香港瀕危物種「香港鬥魚」現況,這是唯一以香港命名的淡水魚類,也是漁護署內部評估受保育關注物種。中三同學梁芷榕、陳鉉山表示,他們去大埔滘和梧桐寨等採樣,然後提取核酸和測序,進行科學實驗。

 

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
學校類型︰直資
創校年份︰2004年
學生性別︰男女
校長︰陳榮光先生
教學語言︰英文
教學團隊︰70人
班數︰30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