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祿六世書院 高度信任學生

2022年10月06日 星期四

 

「我們信任學生,讓她們有自己的想法,並以自己的方式實現出來!」英中女校保祿六世書院男校長梁以豪,加入學校4年,與學生關係融洽。

難怪學生愛捕捉梁校長說話神韻,設計成獨特的WhatsApp Stickers。他主動向記者展示,包括用大聲公叫人「溫書啦」、握緊拳頭鼓勵大家「考試加油」、穿上西裝用OK手勢以示「校長的肯定」等,可愛又幽默。

「疫情下可拉近師生距離!」梁校長笑說,也有學生畫老師或其他教職員。「最難是未見過(老師脫下口罩的)樣貌,怎畫呢?」

於是有些學生設計時,為了揭開口罩下的真面目,努力尋找校刊校史,將老師們「起底」。

保祿六世書院的一大特色是給予學生自主和發揮的機會。訪問當日,梁校長所戴的口罩,也是學生設計後,再由全校師生投票選出最高人氣的3款圖案,製成口罩。

他一邊帶領記者參觀,一邊介紹學校,遠處有學生向梁校長熱情揮手、打招呼。但原來他起初空降擔任校長時,學生並不習慣。「她們認為校長是遙不可及的,而我常常在校園不同角落出現,與學生傾談,她們覺得奇怪。」社工亦對他說:「校長,學生嫌你出現太多!」

然而,真誠會融化人心。「可能女生慢熱,翌年她們漸漸適應,而且不時有學生主動叩門入校長室,找我談話或表達訴求。」

用老師名字監考

譬如最近有學生找他,表示想參加飛鏢比賽,問可否組織校隊?「傾談一小時後,了解她的原意,知道她很用心分享和傳承這個項目,最後答應她購買飛鏢靶,在校內練習。」

另一個例子是,有學生自發參加了「心.Times」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短片拍攝比賽,拍成短片《伴》,內容關於學習壓力、對家長的心聲和期望,向梁校長提出在校內播放。「我看完影片,非常感動,提議在家長教師會的周年大會上播出,引起很多同學及家長共鳴,最欣慰的是短片贏得比賽的高中組冠軍。」

學校也向學生表示高度信任。疫情期間,校方安排了網上考試。「突破的是我們沒有如同一些大學,要求學生多買兩個裝置及鏡頭,監管同學考試。學校對學生信任,建立學生自我反思能力,另外同學寫上最尊重的老師的名字放在枱面,當作有老師監考。」

又有一次,梁校長帶領學生到伊利沙伯體育館欣賞音樂劇《人生請揀》,場地人員請同學關上手提電話。「我很尷尬,沒有出聲,但認真一看,原來她們準備用電話來做筆記!」

事緣疫情下,每堂網課學生都要上載筆記給老師,不但習慣製作課堂筆記,更會在考試前為每科製作考試筆記,向老師及家長展現考卷以外的學習成果,培養了自律、自學態度。「後來,我邀請其中兩位學生在中一簡介會上分享做筆記心得,她們起初很緊張,我鼓勵她們,不管表現如何,校長都會欣賞,結果上台後脫胎換骨,充滿自信。」

送石頭給中一新生

梁校長以前讀男校,在天主教學校念小學、中學,成績不算標青,不過學校從沒嫌棄他,反而讓他發展兩大興趣:數學和籃球。加上身邊有神父支持陪伴,塑造了今天的他,故他抱着報恩的心投身教育工作。「入行時有幸在天主教學校服務,慢慢明白是透過教書育人。」

他任職的第一間學校是女校,執教數學,兼任籃球教練,給他很大衝擊。「感受到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老師不只傳授知識,也陪伴學生,教她們面對失敗、與人合作、找回自信。」

他深信「鴨子定律」,鴨子在水面上看來很平靜優雅,在水底的兩隻腳其實相當努力在划動。「優雅需要底氣,華麗需要實力」,他指底氣即是從心中發出來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從拚命划動鴨蹼及健康正面的自我評價而來。

「有時學生、老師或家長忘記自己的獨一無二,我想提醒她們,學校不是工廠製造產品,不想學生只做老師計劃的事,希望她們做她們想做的事情!」

所以他送白色石頭給每個中一同學,寫上校名英文簡稱PPVIC、年份,每塊都不一樣,寓言人人獨特,而白色象徵學生是可教導的。「期待着保祿同學在6年中學生涯有着不同經歷,把這塊白色的石頭添上色彩。」

學校的中文辯論隊表現十分出色,隊衣印有「沒有僥倖,只有竭力」字句,梁校長自豪地說:「作為英中,我們中文課程和班際辯論比賽突出,是吸引家長的原因之一。」

保祿校訓是「仁愛與服務」,秉承修會的助人精神,招收非華語學生,她們會與華語學生一起帶領祈禱,愉快共融。「至於修女來自不同地方,包括印度、巴西、意大利等,全都懂廣東話,不但陪伴和支持學生,也會幫中一中二學生練習英文會話。」

另外,中四每個循環周都有一節藝術發展堂,學生按各自興趣,學習如燈光音響、舞蹈及戲劇、化妝、服飾設計、舞台及道具等知識,然後合作完成音樂劇:「去年度是英語音樂劇《綠野仙蹤》,演出媲美大學生製作!」

德蘭修女箴言:「不一定要做什麼偉大的事,用心做好小事。」梁校長記得有一位學生,自發為慈善機構繪畫了「24個性格強項」的插畫,後來成為學校推動的事項。

「學校強調仁愛,重視服務學習!」他表示,15年前已推行「放眼社會服務計劃」,給中三學生體驗送暖行動。高年級學生參加葵青區青少年社區服務計劃比賽,連續多年獲獎,學生與家長都會探訪區內獨居長者。「疫情期間變成網上服務,例如學生教小朋友表演魔術,體會老師上網課的挑戰。」

畢業生製作時間囊

現時學生主要來自區內屋邨,梁校長表示,他們希望取錄有準備的學生,因此面試前校方會大方提供考試題目給學生。「例如請她們摺金字塔,拍片分享過程,了解她們的自我評價,無論成功或失敗,最重要的是能認識自己。其中有位女生摺得不完美,但知道自己有什麼優點和不足。」

創校逾50年,學校一直重視與校友的聯繫,特別是畢業生親手製作以夢想為題的時間囊,相約6年後一同回校打開給自己的信。「現時有7位老師、兩位校務處職員是校友。畢業典禮也邀請校友擔任嘉賓,包括前副廣播處長陳敏娟、導演黎妙雪、幼兒教育工作者司徒瑩校長、婦產科醫生等。」

值得一提的是,該校的師友計劃名為「祿舟計劃」,與校徽上的船呼應,象徵校友效法當日修女來到保祿無私地服務,第二是描述保祿人同舟共濟,團結互助,一起成長。「很多師友計劃強調大帶細,但是我們不是大帶細,而是一份姐妹情的建立,一起同行、反思學習,把自己生活經驗分享給對方,正如曾有中二同學負責做導演,指導中五同學當演員,互相尊重欣賞。」

訪問尾聲,梁校長分享幾本啟發他的書籍,包括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Mindset: Changing the way you think to fulfill your potential,以及Angela Duckworth著作《恆毅力》,並總結:「每個人初始的天賦、資質、興趣或性格可能不同,但可以透過努力和累積經驗而改變。」

無心插柳故事

一個魚缸,一些魚苗,原來已可以改變一個人。「有個女生沉默寡言,很喜歡魚,每天放學留校看魚,捨不得離開,於是我們安排她組織團隊,打理和照顧魚兒。想不到無心插柳柳成蔭,她認識到志趣相投的同學,又培育到領導才能,後來朝着興趣,在香港科技大學選修海洋學。」保祿六世書院學務組主任諸劉惠賢老師,談吐親切,像一個溫柔的媽媽,她加入學校28年,難忘事多不勝數,最開心能陪伴和見證學生成長,以上是印象深刻故事之一。

「我負責生物科,喜歡動物,希望啟發學生多接觸大自然,擴闊眼界。特別是作為天主教學校,我們一直推動學生參與不同活動,了解天主創造的世界。」她舉例,其中一項活動是「馬蹄蟹校園保母計劃」,由學生擔任保母,學習飼養、觀察及記錄其生長過程,保育瀕危物種。

「大概養8個月就會放歸自然(馬蹄蟹原棲息地為元朗流浮山下白泥濕地),並滲透價值觀教育,教學生尊重、珍惜生命。而平日上解剖課,例如要劏老鼠,都會先祈禱,與學生分享解剖背後的意義,作為生命教育一部分。」

她帶領記者去實驗室參觀,當中的Amazing and Grateful Corner展示了學生努力的成果,包括最近獲得香港電子業商會教育基金主辦的「STEM 教育(生活科學)挑戰2022」冠軍,她分享:「這是水耕種植比賽,學生花很多心機,過程有成功也有失敗時候,她們吸收經驗再改善,然後整理幾個月經歷,加入科學分析,拍成影片,無論是否獲獎,老師都非常欣賞!」

 

保祿六世書院
學校類型:資助
宗教:天主教
創校年份:1969年
班數:24班
校長:梁以豪先生
教學團隊:58人
學生性別:女
地區:葵青區
教學語言: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