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才(楊殷有娣)書院 特色課程培育多元人才

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下稱優才)為直資一條龍學校,小學初小部(小一至小三)位於旺角校舍,高小部(小四至小六)及中學部(中一至中六)則設於將軍澳校舍。

踏入調景嶺嶺光街校園,正值小息,一班小學生正興高采烈在打乒乓球,有男生走近,好奇地問:「你們是否記者?」學生活潑醒目,是這間學校給記者的第一個印象。中學部譚國偉校長微笑表示:「我們與傳統學校不同,80%時間投放在學術上,除了常規課程外,20%是不同特色課程,例如科學研究、體育、音樂、藝術等,培育學生多元才能。」

優才的將軍澳校舍中小學相連,地下至二樓是高小,三至七樓是中學,行政架構獨立。中學校長室設於五樓,每層分不同科目教員室,老師專科專教,加上小班教學,更能關顧學生的需要。同時開辦中學文憑試(DSE)及國際預科文憑(IB)雙軌課程,去年首次誕生3名IB狀元,成績斐然。

讓家長明白學校理念

譚校長回想2005年開校首年,已有來自天水圍、元朗、港島區的學生,目前中一設140至150個學位,扣除小學部超過九成學生一條龍直升,每年招收約四十多名外校生。

有關面試要求,譚校長一向關注家長心態是否與學校理念一致。他經常與家長分享一句說話:「別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手。」

「以往學生被取錄之後,會上銜接課程,及早適應校園生活,家長亦須出席4節課程,每一次3小時,讓他們了解學校辦學理念、平日功課量、課程模式等,因為在課程時間表當中,我們有20%提供多元特色課程,讓小朋友涉獵更多範疇。」

曾有家長向校方反映:「為何不能百分百出力谷考試科目?」更有家長愛子心切,寫信為小朋友申請不上體育課,原因是孩子曾在球場上「食波餅」,也有媽媽認為女兒要彈鋼琴,不想女兒接觸體育運動,以免弄傷手指。

聽過不同意見,譚校長強調:「如果是健康理由,有醫生證明文件是可以(不上體育課),否則每個學生一樣要上體育課。」他揚言,入學前會和家長溝通清楚,讓家長明白學校理念,共同培育學生。「當然,也有個別家長覺得不適合而選擇退學。」

優才於1996年成立小學部,2005年成立中學部,譚校長於2005年加入,他憶述:「當年小學部校長兼任中學部校長,我擔任數理系主任,兩年後我成為中學部校長,也曾代課教數學和物理。」

穿着沉實西裝、結着領帶見記者的譚校長,外表穩重正經,實則是個非常有趣、多點子的人。今年10月起,他負責任教其中一班中四物理科:「現今學生很聰明,所以一定要備課,從學生角度出發,由淺入深,尋找生活例子,有點像電視節目《學是學非》進行趣味實驗。」

譬如教力學時,他想到用「獎門人」的拉枱布遊戲環節來示範牛頓的「慣性定律」。另外又玩水火箭、用放大鏡於陽光下照射紙張做實驗等。「不停想出得意示範,學生覺得好玩,自然投入易明。」

譚校長在香港土生土長,來自傳統重男輕女的家庭,加上是七兄弟姊妹中的孻仔,萬千寵愛在一身。「父母特別疼愛我,所以小時候沒有目標,貪玩懶惰,知識薄弱,直至小六升中試,突然醒覺:不讀書就要工作,於是開始自律和用功讀書,由全班考包尾,發憤圖強考入前幾名,小五到中學一直名列前茅。」

中四讀理科時立志讀醫科,但一次捐血,他發現自己怕血,便放棄做醫生的念頭。大學修讀工程,本來考獲獎學金到外國讀碩士課程,但他想嘗試教書,很快確定自己教書的路是走對了。

生動教學獲熱情回應

他生動的教學獲得學生熱情的回應:「以前的老師怎樣教都不明白,譚Sir教得很好,很容易明白。」這些正面評價為他帶來肯定和滿足感。教了兩年後,才到外國兩年修讀工程碩士,發覺自己對教育的熱誠不變,回港延續教學之路。

作為校長,他現時周一至周五處理行政事務和代課,周末周日則要備課。雖然每天都要工作,但他笑言時間充裕,皆因長期失眠。「小學五年級開始失眠,初中睡三四小時,那個年代電腦不普及,沒有電玩,半夜兩點醒來就讀書。現在最多睡五六小時,多了時間閱讀和備課。」

他小學時已閱讀科幻、武俠、愛情、推理等題材的小說,最愛金庸作品,尤其是《射鵰英雄傳》,一看再看。譚校長說很欣賞主角郭靖待人以誠,雖然他較為愚笨,同一招式,一般人練10次,他可能要練100次才掌握,但郭靖最終成為武林高手,很有激勵性。

「40年前的社會環境,勤力未必有用,有同學讀書成績好但家境差,被迫放棄升學。今時今日,只要勤力就可以。我們學校名為優才,其實不是人人都是優才,坦白說,聰明的學生只有兩成,中上或普通的佔八成,不過可以將勤補拙。」

眼見現今家庭過於保護小朋友,導致孩子對抗逆境、承受壓力能力變弱,作為教育工作者,他認為要進行正向教育,不能迴避自殺課題,他會跟學生講解自殺是什麼行為。「有次代物理課,剛剛教力學,提到物體墜落速度,我就利用這切入點問學生,如果全港最高大廈環球貿易廣場有100層,每層樓高3米,在300米高處放低一個球,要他們計算跌到地面的時間。答案是7秒。讓他們反思,如果人用7秒結束生命,有可能失去70年享受人生的機會,例如打機、旅遊、看書。其次輕生行為是會令身邊人傷心。」

鼓勵按潛能發展興趣

除了正向教育,他亦希望學生做好生涯規劃。傳統教育常叫人用功讀書考好成績,一窩蜂做醫生、律師。譚校長和老師們則經常「洗腦」,鼓勵學生按自己潛能,發展個人興趣。「別只往錢看,社會也需要科學家、數學人才,所以這裏的畢業生不只讀醫,也有成績優異的選數學、Pure Science作為出路。近年由舊生會主辦的升學及職業輔導講座,邀請不同行業畢業生回校,與師弟師妹分享各行業狀況和職場體驗等,給他們更多啟發。」

疫情下學生上網課,繼續吸收知識,但失去了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處時間,他認為群體生活很重要:「譬如學習禮貌,見過有小朋友每次生日會總爭着吹蠟燭,別人吹了蠟燭他便扭計哭。原來疫情時期,小朋友一直留在家裏,受父母保護和寵愛,直到多了群體生活,才學到互諒互讓。」

他表示,復課後曾舉辦千人操,邀請武術師傅與師生一起在操場打功夫,凝聚力量和歸屬感。

近年教學團隊製作很多精采片段,訪問尾聲,譚校長準備兩段短片播給記者看。其中一段是去年聖誕節,由音樂老師創作歌曲,一眾老師與校內合唱團傾力演出、一take過在禮堂拍攝的節日影片,充滿熱鬧氣氛。另一段是《尋人記》,由譚校長配音的畢業典禮影片,拿來老師的童年舊照作今昔對比,讓學生猜是誰。譚校長開心總結:「老師製作出色,影片用真情感動別人,小朋友和家長都大讚。」

值得一提的是,優才以推動資優教育見稱,校名英文縮寫G.T.,G代表Gifted,即與生俱來的天賦;T是Talent,表示每一個小朋友都有獨特才華,因此提供多元特色課程來培育孩子。

機會改變命運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助理校長葉家源深信,教育可以改變命運。他小時候家境貧窮,眼見哥哥努力讀書考入大學,找到不錯的工作,改善家庭環境,於是他也勤力爭取好成績。

讀商科的他沒有走進商界而選擇教書,主要是想以生命影響生命,幫助年輕人。葉Sir加入優才9年,最難忘一位女生讀書成績中等,但很羞怯。老師們便鼓勵她發展興趣,給她機會,有次帶她到維也納表演小提琴,提升了自信。其後她勇於接受挑戰,擔任校內活動司儀、領袖生,代表學校參加卓越學生選舉更獲獎,最後考入心儀的中大法律系。

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葉Sir認為學習和發掘潛能都很重要,優才的多元特色課程,包括才華班(Talent Class)、選修課(Elective)、學會興趣班(Club & Interest Group)及周五運動日(Sports Friday),他是統籌人之一。「逢一三五皆有才華班,而周一學會興趣班比較輕鬆,包括雜耍、魔術、小手作等。周三是高階音樂或藝術,同學可以玩樂器、表演默劇、現代舞等。周五選修課分為兩部分,一半是語言,同學可選修日文、韓文、德文、西班牙文或法文等第三種語言,另一半是AI、電動車、編程等STEM課程。至於周五運動日,讓學生體驗另類體育活動如越野單車、地壺等。」

以上4個項目共百樣活動,而且在上課時間進行,可見校方致力栽培學生多元發展。葉Sir任教經濟科,2018年發現有經濟奧林匹克賽事,由俄羅斯主辦,於是他聯絡主辦機構,表示有興趣加入成為一分子,並參加不同工作坊、視像會議。

「其他國家的主辦單位是教育局或大學,去年我們成功申請成為香港區選拔代表,挑選香港隊成員。」最令他欣慰的是,引起學生興趣,建立明確目標,立志修讀經濟。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
學校類型:直資
創校年份:2005年
學生性別:男女
校長:譚國偉博士
教學語言:英文
教學團隊:65人
班數:25班
地區:西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