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僑書院(小學部)強調愉快學習 放暑假無功課 成績表無排名

2023年08月17日 星期四

 

「學生暑假無功課,成績表無排名!」培僑書院(小學部)陳清華校長每次在新生簡介會或插班生面試時,都會強調學校特色。「成績表上每科只有一個Grade,由老師用心撰寫評語,讓家長知道學生課堂表現、最擅長和可進步的地方。每年只公布各級首名、全班首三名(無分次序)。學生完成學業要求的同時,希望他們愉快學習。」

陳校長近年推崇自主學習、跨學科綜合活動,一如校訓「中西匯萃,出類拔萃」,鼓勵學生保持開放眼光,超越自己,最近於「全港小學生運算思維比賽 2023」勇奪App Inventor組別冠軍。

陳校長小時候性格乖巧,家人、朋友都覺得她適合當老師,她亦感恩人生路上遇到許多良師,啟發她走上教育路。

「我屬於末代升中試考生,那時未有12年免費教育,入讀中一要交學費。我由一間中文小學升上英中,起初非常吃力,幸好班主任是英文老師,耐心教導我、包容我,讓我去做想做的事。雖然成績不算好,卻被同學選為班會主席,讀書很開心,自問十分幸運,沒什麼壓力,在關愛環境中成長,讓我明白老師責任重大。」

被人愛過才懂愛人

其中,班主任有句話令她畢生難忘:「人只有被人愛過,才懂得愛人。」陳校長一直銘記於心,到她投身教育界,便致力讓校園成為開心學習的地方,給學生多元體驗。

培僑書院創辦於2005年,陳校長2008年加入學校,服務至今15年,致力拓展學生的學習經歷。「過去曾推出『體驗學習周』,安排不同活動,各年級主題不一,譬如一年級是動物,讓學生接觸和照顧動物,尊重生命;二年級是認識社區;三年級是增強自理能力,讓學生動手整理床單被罩、疊被子、綁鞋帶等;四年級是日營;五至六年級則是境外學習交流,擴闊視野,建立團隊精神。」

其中境外學習交流,學生有權選擇目的地。「例如五年級內地交流團,分別有南京看歷史、武漢觀水利大壩、了解西安文化等,各個學習主題有別,由學生親自決定。至於六年級的國外交流團,包括新加坡STEM Tour、沉浸式英文學習團,學生可入住寄住家庭十多天。學生按個人興趣排列優先次序,如果同一地點太多人報名則抽籤決定。」

原圖

「體驗學習周」以動物做主題,讓學生接觸和學會照顧動物,尊重生命。(受訪者圖片)

原圖

培僑書院注重體育鍛煉,培養學生擁有強健體魄,每年都舉行運動會。(受訪者圖片)

自行決定滙報形式

當然,安排不同地方,要額外付出時間和心思統籌、整理資料,如此大費周章,陳校長認為值得。「記得有次到機場迎接交流團回來,與等候的家長傾談,對方有一對孖女,分別選擇到訪兩個不同地方,媽媽表示讓孩子按喜好作決定,對學習很重要。」

另一次,有位男生在一個澳洲家庭寄住,那家人熱愛中國文化,屋內掛了一幅字畫,學生發現字畫上下掉轉了,於是拍照給老師,請教如何禮貌地向主人示意,將字畫正確放好,整個過程是有趣、珍貴經歷。

陳校長表示,出發前每名學生獲派出國學習小冊子,事先了解即將探訪地方的背景資料,到當地交流完畢後,回港寫出個人感受、做project。「近年學校推崇全方位學習、自主學習,當學生做project,可以選擇想研究的課題、表達方式,許多學生喜歡使用Scratch交功課,或選自己擅長的形式報告。」

她指,滙報採用開放形式,由學生自行決定如何分享學習經歷。「最深刻是有位女學生參觀武漢三峽大壩,回家後興奮地跟爸爸分享所見所聞,原來爸爸是一名工程師,他從旁指導下,女生完成滙報資料,具體詳盡地講解當地的水利工程。」然而,境外學習交流近幾年因疫情暫停,陳校長期望在新學年,可以重新啟動。

該校辦學理念為「中西匯萃,出類拔萃」,重視培育學生兩文三語能力,以英語及普通話作授課語言,培育能為香港、為中國走向世界作出貢獻的新生代。

陳校長耐心解釋:「中西匯萃,意即讓學生通曉中英語文,具備深厚中華文化涵養,擁有廣闊國際視野,所以,我們有校本英語課程、英國語文藝術課等。平日在校園,學生見到英語老師,會以英文交談;見到普通話老師就用普通話對話,校內日常採用英語、普通話雙語廣播。至於出類拔萃,並非固定概念,世界不停進步,要適應社會,就要增強學生不同技能,與時並進。」

譬如今年參加了「全港小學生運算思維比賽2023」,鼓勵學生運用編程及既有知識解決生活難題,對老師、學生是一項挑戰,也是獨特學習體驗。

陳校長分享:「起初公布消息,大約二十多名學生自動報名參加比賽,他們要交一篇文章或一件作品,爭取面試機會,讓學生知道每件事都需要付出努力。同學以3人一組構思作品,從中挑選出隊伍OAC Coders參賽,他們經過日營、工作坊,商量創作意念、磨合,過程讓小朋友學習解難能力及創造力,並培育團隊合作精神,老師只是輔助,很高興最後獲得冠軍。」

原圖

培僑書院課堂活動要求學生不斷思考,培養自學精神,譬如STEM Day分組構思和製作成品,加強解難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受訪者圖片)

原圖

體驗學習周「再見王子公主」活動,讓學生學會整理床單被罩、疊被子、綁鞋帶,增強自理能力。(受訪者圖片)

全港收生車隊龐大

培僑書院是中小學一條龍學校,小學部每級5班,共有30班,中一稱為Grade 7。「同學歸屬感強,小學部學生幾乎全部直升中學,每年因離港、轉校(沒升上中學部)僅幾位。而且,小一收生不受地區或校網限制,我們全港收生,因此學校有龐大校車隊,提供約三十多條校巴路線。」

無呈分試、暑期功課壓力,校內小朋友大多活潑開朗,訪問期間有學生主動找陳校長,絕不害羞。陳校長笑言:「是的,他們很願意與人溝通,不怕校長。因為許多小朋友的家庭照顧得好,回校開心,加上上課多機會分享,又有不同種類課外活動供他們選擇,讀書開心之餘,亦充分發展才藝。」

回想初出茅廬教書,陳校長喜歡閱讀一本叫《窗邊的小荳荳》的書,是日本作家黑柳徹子上小學時一段真實故事,讓她印象深刻:「作者一年級時因過度活躍被趕出校,後來入讀一所鄉村學校,在校長和老師的愛護和引導下,自信幸福地成長。很想推薦這本書給老師,提醒我們時刻反思教育初衷、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小朋友需要,給他們包容、適當教導方法,孩子是會進步、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