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常工作時須與香港各間大學的行政部門往來,綜觀往來書信,能準確運用公函格式者,非常罕見。雖說術業有專攻,特別是科學技術研究部門,對於這些規範可能一笑置之。不過,在我看來,這種公函格式反映的不只是行政部門的文案處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行政人員未能展示出應具的中文應用訓練,又憑什麼理由要求文憑試考生應該通曉應用文?當然,有些部門特別是外事單位,或是大學高層管理部門的文秘,行文精準用字迅捷,我亦不禁點頭,心道:「能做大秘書,必是大能力者。」
日常生活中總見到一些人囉囉嗦嗦,話總講不清楚。工作上最怕遇上這種人,條理不清誤了公事,會還先怪別人。有謂「文如其人」,在行文時,作者的語文運用能力良好,能讓讀者有效窺見作者的世界觀與邏輯能力,所以不少僱主在招聘員工時,或有大學在招生程序中,列明要求應聘者或投考者呈交個人自述。箇中表表者,可將信息清晰表達,運用文字表達我思,這種自述任誰閱讀上去都舒坦愜意,更想安排面試請來見上一見。
沒人不喜歡會說故事的人,這種傳意訓練應從初中開始做起,通過綜合式的聽、說、讀、寫,加上邏輯訓練。運用文字高效者,面對應用文體時,恍似戰陣上的司令員,下筆前先布局,下筆時緊扣要旨,一邊寫一邊潤飾,事後心讀一遍,如同打掃戰場盤點成果。這個基礎訓練的重要性,在於為寫作者大量節省運筆時的心力,同時培養文字敏感度。日子有功,文體格式、前稱下款,基本上都練入骨子,成了本能。省下來的時間,用作提煉文字,推敲着替換些典雅詞彙,添些古意,格調盎然。
應用文所以稱為「應用」,因為這是日常生活獲得社會約定成例的一套標準。文體規則是承托信息的媒介,我們選擇文體,就像為禮物選擇一塊最好的花紙,既要看材質,也要看風格。沒頭沒尾的、赤裸裸的純內容信息,無法顯示一個人的文字能力,也等於「入屋不叫人」,非常失禮。有謂「知書達禮」,掌握應用文就是知書的過程,也是一個人是否社會化、是否溫文爾雅的象徵,必須從早重視。
撰文︰黃冠麟
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館長、學研社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