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良局曹金霖夫人幼稚園 正向教育提升學生幸福感

2023年11月02日 星期四

 

校園理應為小朋友創造快樂的童年回憶,惟香港孩童從小因學業問題,容易產生焦慮或壓力,還好現今不少學校關顧兒童情緒健康,在幼兒階段打好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礎。

保良局曹金霖夫人幼稚園(下稱曹幼)早年開展「正向教育發展計劃」,透過不同教具、繪本及活動,讓學生建立正向人生,提升幸福感。王莉婷校長一上任就感受到校內充滿正向氛圍,而且家長和老師彼此互信和尊重。

為了締造更理想的環境,王校長計劃發展校園門外花圃,由環保教育延伸至跨學科學習。

曹幼位於青衣長安邨,鄰近巴士總站及屋邨商場,交通便利。校內有不少大自然裝飾擺設,校門外有綠化植物,以及一個園圃,王校長甫上任,就想到優化環保教育,並諮詢教師、工友、學生和家長意見,問他們喜不喜歡環保和綠化種植活動。

王校長表示:「大家一致給予正面回應,於是我和團隊計劃加強環保教育,發展園圃,構思舉辦農耕、水耕,以及中藥知識探究,不只教學生環保,並可跨學科學習,提供健康知識,甚至將來有成果,分享和回饋給社區。」

小朋友由種植到接觸綠葉,過程中學到許多知識,她舉例:「香草對身體有益,可藉此機會讓孩子學習與生活有關資訊。例如薄荷葉,教小朋友其功效,原來可以紓緩感冒不適,而牙膏也有薄荷葉成份。」

其次,王校長積極推介中國文化。「上任後,我已添置了茶具,將會推廣茶道,讓小朋友、家長認識中國不同時節應喝什麼茶。例如中秋節吃月餅,飲茶可以幫助身體消油膩。又在園圃引入一些傳統中藥,例如種出的艾草會製成艾餅,讓小朋友認識這種植物及相關食物。」

原圖

小童軍成員協助清洗校內玩具,學習遵守紀律、服務別人及解決問題等。(受訪者圖片)

介紹傳統文化時還會融入環保概念:「提起豬籠餅,相信年輕一代較少人認識。我們向小朋友介紹這款沒餡料的月餅,只有一糰麵粉,混了些砂糖作調味,原因是昔日社會環境欠佳,並非每個小朋友有機會吃月餅,豬籠餅象徵節儉及珍惜資源。」

王校長曾請教農夫,有沒有機會在學校園圃種茶?「原來茶需要在高山地帶才容易種植。」為了擴闊茶知識,她構思讓小朋友做小實驗:「譬如在茶加入檸檬、玫瑰花等,讓他們品嘗不同味道,選出自己最愛香味,以及累積生活經驗,提升創新精神。」

校園環境帶動課程

王莉婷校長期望未來由園圃、四周環境帶動不同課程。「例如以探究石頭為主題,會發現它能製成玉石、家具,甚至可讓孩子在石頭上創作。除了環保、自然科學和中藥知識,我們亦涵蓋創作、與人合作及關愛精神等內容,促進孩子的溝通、表達能力。」

曹幼早年推行「正向教育發展計劃」,培育學生樂觀正面的態度,使用不同繪本,將正向教育的理念和訊息融入課程中,王校長接任後,延續相關理念,訪問當天,她準備了一系列繪本作介紹。

原圖

教師利用英語趣味教具、繪本,讓小朋友在愉快輕鬆環境下學英語。(受訪者圖片)

「幼兒班的繪本故事《烏龜家族爬呀爬》,主要教小朋友認識自己,分享性格強項,例如堅毅、幫助別人、努力嘗試等。而低班繪本是《顏色妖怪》,裏面有愛、快樂、害怕、傷心、生氣及平靜等不同角色,讓小朋友認識和管理情緒,帶動正向思維。」

原圖

推行正向教育後,小朋友自信心增強,校園生活有趣又開心。(受訪者圖片)

她舉例,小朋友幫助別人時,其他人開心,自己也會開心。「當然,人人都有不快樂的時候,也會教小朋友尋找平靜心情的方法,包括聽音樂、閱讀,甚至放空等都有效,或透過一些紓壓公仔,教導孩子管理情緒,同時要關顧自己身體,好好睡眠和休息,慢慢進食,感受食物味道,專注活好當下。」

原圖

小朋友透過手指偶遊戲,了解自己情緒,從中亦學會向人表達感受。(受訪者圖片)

讓小朋友擁抱挑戰

至於高班,延伸至品格教育與日常作息。「繪本故事《泡泡頭和磚磚頭》,提及泡泡頭是一個靈活多變、遇到問題會積極尋求解決辦法的人,磚磚頭則是一個碰釘即放棄的人。小朋友聽完故事,讓他們動腦筋思考,遇困難應選擇逃跑抑或努力解決?」

王校長期望小朋友遇到挫折,勇敢擁抱挑戰,保持心情開朗,與同伴一起找出解決方法,保持正向情緒。「我們透過每天盡一點點力為人加水的故事,鼓勵小朋友表達善意,作出正面積極的行為,傳遞感謝與愛,希望他們未來將這份精神,伸延至社區,譬如在公共交通工具,見到長者或有需要人士,主動讓座。」

高班另一個繪本是Pat Zietlow Miller著作《善良》,教小朋友建立善良品德。「有位家長非常有心,將書中兩位主角製作成公仔,送給學校,小朋友可以在課室聽故事時與書中主角一起玩,學習對人善良、關心和有愛。」

在語文方面,為探討不同英語學習模式對兒童的影響,辦學團體保良局與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黃國成博士合作,在屬下3間幼稚園,包括保良局曹金霖夫人幼稚園,進行幼稚園英語研究計劃。因此,扎實的英語課程是曹幼一大特色。

幼稚園英語研究計劃隨機抽出30位高班幼兒,分成3組參與研究,並由專業言語治療師於研究期內,到校為幼兒進行3次測試,有助學校、老師及家長掌握幼兒英語教學的成效。

另一項校本活動計劃,透過成人與幼兒的英語四格漫畫創作,讓家長和老師營造豐富語文學習環境給小朋友在愉快氣氛中學英語。「小朋友由掌握簡單生活字句到複雜字句,利用圖畫及說話表達出來,並把他們的作品,輯錄成《親子英語四格漫畫創作比賽得獎作品集》。」

水墨畫培訓知識

王校長透露,未來將推出英語繪本故事,融入正向教育元素,目標建立孩子的良好品格,學會逆境中控制情緒:「我們尊重小朋友想法,讓學生分組合作,創作故事及錄音內容,然後出版一本英語繪本書。」

在日常課堂,曹幼以生活化主題教學為主,由小朋友作主導,設計班本活動,讓他們所學與生活聯繫,王校長舉例:「小朋友之前參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探索到不同種類的陶瓷藝術,老師發現他們有濃厚興趣,於是與幼兒一起訂立專題研習主題:陶瓷。小朋友搜集資料,了解陶瓷工藝上的花紋和線條有何寓意,透過活動讓小朋友對中國文化有更深認識。」

未來,王校長安排教師接受水墨畫知識培訓,為何選擇水墨畫?她解釋:「小朋友普遍害怕黑色,覺得骯髒;有時晚上關燈後,室內黑漆漆,令小朋友恐懼。他們大多喜歡粉紅色、黃色、藍色,因此期望透過教師學習水墨畫,再親自教授小朋友欣賞畫作,原來黑色也可以傳遞美麗的訊息。」

王校長亦鼓勵小朋友進行水墨創作:「不一定畫山水,任他們發揮創意,自由繪出童真童趣作品。」其他較特別的課外活動包括小童軍,成員協助清洗校內玩具、抹窗,並學習紀律及服務別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