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類型雖然不少,偏偏卻乏略了音樂電影的身影,相信電影公司也比較難預計觀眾反應。最近在香港上映的《4拍4家族》,是一部由《1+1》導演賴恩慈身兼編劇與導演,並由謝安琪主演的香港溫情音樂電影。故事講述在音樂的力量下,一個關係疏離的家庭重新建立關係的過程,當中更橫跨四位不同世代的音樂人,包括謝安琪、泰迪羅賓、Anna HisbbuR和陳諾霆主演的角色。值得欣賞的是,四位演員均懂音樂,不論歌唱演繹或者樂器演奏,都令電影中的音樂更加真實,令觀眾更易投入其中。
音樂成為跨世代的語言
在電影中,阿Cat為音樂夢想受盡苦頭,卻見對打鼓有天份的兒子荒廢學業,而曾拋妻棄女的父親帶着同父異母妹妹突然回歸。「一家人」忽然同住一屋簷下,各有不同聲音,掀起大小新舊問題。例如Cat以個人身份不斷追夢,但當轉換成媽媽身份時,卻擔心兒子只顧打鼓,嘗試用盡方法阻止他打鼓,希望他好好讀書,可以選擇其他道路。這類劇情非常貼近現實,導演也讓這種矛盾伴隨電影發展——即使大家無法忽視生活挑戰,也不能抹走彼此的音樂夢想,最終反而成為關係改善的契機。只要回到音樂本質,便可發現原來大家的相同之處。
「忘掉種過的花」——遺忘與失去,失去與追尋
謝安琪今次不再唱《囍帖街》式的「遺忘」,而以角色Cat「無奈地失憶」帶出回憶如何重要。謝安琪接受訪問時指,其角色Cat患上早年腦退化,將會逐漸遺忘生活點滴,啟發了她對回憶的思考——如果失去這些回憶,將會覺得人生變得非常蒼白。的確,家庭是我們人生中的重要養分,家庭成員之間或會存在矛盾和衝突,但只要大家願意放下偏見,正如電影角色之間利用音樂了解彼此,家庭也可以成為一個支持和關愛我們的地方。
同時,電影沒有為追尋夢想並下限期,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反而透過四個不同人生階段的角色,帶出人人都可追夢的信息。Cat也不再「放棄理想吧」,亦不再「忘掉有過的家」,反而重建音樂理想的家。過程當然毫不容易,但當記憶不再永恒,總會有到期的一日,現在不去追夢,更待何時?
撰文︰杜展周老師
中學歷史科教師
深信人的價值,深信教育存在不同可能
「師前影後」專欄文章由人前是教師,人後是流行文化影視作品的老饕輪流執筆,希望分享觀影心得,融入教育生涯之中。
編按︰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