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STEM主要以機械、編程為主,位處火炭半山的培基小學,環境得天獨厚,適合作為蝴蝶保育基地,因而開展「蝴蝶×STEM」校本課程,透過科研、課外活動和比賽帶來嶄新學習體驗,培養學生尊重、欣賞和珍惜大自然。過去屢獲獎項,包括環境運動委員會「2022香港環境卓越大獎(學校界別)」小學組「最佳環境教育方案大獎」。
黃清江校長一邊介紹,一邊帶領記者參觀校內環保生態園、培苗溫室、STEM Room等設施,並邀請科技教育及電子學習主任馮家輝老師,分享「蝴蝶×STEM」校本課程內容。
訪問前黃校長遞上名片,英文名字顯示為NG CHING KONG,記者好奇姓氏何以是NG?
他笑一笑解釋:「我在香港出生,祖籍泉州,父親略懂英文,黃的泉州話發音為NG,他在我出生時直接幫我翻譯姓氏,結果帶來許多麻煩和笑話。」
受家人及良師啟蒙,黃校長自小敬重老師。「我的伯娘教書,在家族德高望重,伯父則修讀物理數學,在他七八十歲時問我學了Algebra(代數)沒有?然後拿一本約三四十年代的古老數學書來教我,使我對數學物理發生興趣。」
中學年代遇到良師葉Sir,啟發黃校長的教學理念。「他非常嚴格,對學生有要求,數學科等號必須用間尺來畫,否則重新再做,讓你知道做人做事一定要嚴格認真,當然,他非常痛錫我們,下課後時常與學生交流。」
校長幫學生摘水果
2007年接掌培基小學,黃清江校長服務至今16年,慈祥的他深受學生愛戴。訪問期間正值小息,不少學生主動前來找他一起玩;猶如小粉絲,在他拍照時更大喊「校長」!
他笑說:「我喜歡與小朋友玩,之前幫學生摘學校種植的水果如楊桃、芒果、荔枝,送給他們,不摘的話馬騮會來摘!」近年校舍附近多了馬騮出沒,校長形容這班馬騮相當守規矩。「日間上課,牠們絕不打擾,只在圍欄上觀察徘徊,學生見到很開心。」說罷,他遞來去年10月同事用手機拍下的影片:「當天學校假期,一班馬騮見沒人,聚集在籃球場開餐,食完便走。」
培基小學屬區內受歡迎學校,除了吸納沙田、大圍、馬鞍山和火炭學生,也有不少學生來自上水、粉嶺和大埔。黃校長不諱言,兩文三語是學校一大強項,皆因數學和科學科均以英文授課,中文課則以普通話教授。
小一入學面試分為兩輪,首先是小組形式,通過遊戲、活動來觀察考生表現,老師會提問一些與生活有關的問題;第二輪則以個別形式進行,由兩位老師面見一位考生。
每年接受二至六年級插班生申請,一般10月開始收到家長查詢或申請信,累積一定數量便先進行中英數筆試,挑選具潛質的學生,進入面試階段,通常校長或副校長會親自面見學生及家長。
「有些家長很緊張,欲將小朋友最美好一面顯露出來,例如證書及成就。其實,最後面試並非考驗家長或學生,而是了解大家期望是否配合,同時我們分享學校強項及尚可進步的空間,讓家長明白,既是我們選學生,也是他們選學校。」
黃校長聽過不少家長表示,插班生在原校讀得不錯,想轉一間更好的學校,他直言:「不敢保證小朋友比以往更好,然而我建議主動請教學校其他家長的意見,或找相熟家長,借功課、測驗試卷來參考是否適合孩子。」
環保保鮮紙奪大獎
STEM是該校近年發展重點之一,科技教育及電子學習主任馮家輝老師帶領的科研小組,組員為一班資優學生,去年派出兩隊伍參與第24屆常識百搭小學STEM比賽,在115隊參賽隊伍當中,製作環保保鮮紙的一隊奪得最高榮譽的評判大獎及傑出獎。「因保鮮紙難以分解,污染環境,學生便以雞蛋殼、食用醋、海藻酸鈉等物料製造環保保鮮紙。未來期望他們繼續動手做,發揮STEM探究精神,推動保育。」
近年學校體育表現不俗,今年籃球隊獲沙田區小學校際籃球賽冠軍。過去孕育至少兩三名武術世界冠軍,男團MIRROR成員邱傲然(Tiger)是校友,黃校長對他印象深刻:「雖然個子不高,當年他玩武術棍術好有力量,真是名副其實的老虎仔!」
新時間表與評估方式
今個學年,學校調整了上課時間表,上午行cycle制,下午行weekday制,方便安排不同活動,包括星期一至三下午為活動課或各學科延伸活動,例如音樂融入STEM元素,創作手風琴;星期四下午為成長課、德育課或學藝活動;星期五午膳後,學生可選擇離校回家做功課,或留校參加興趣班。
以往推行兩測兩考,為了達致更佳學習效能,今個學年取消第一次測驗,變成課堂進展式評估,嚴慧儀副校長解釋:「推動課堂評估,學生不用特別準備,亦不計分數,減低學習壓力。由老師不定時設計模擬短試卷,讓學生聽完課堂內容後即時作答,找出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從而提供有效回饋。」
黃校長是基督徒,每天閱讀《聖經》,認為天父給予人的說話:「正是教導、提醒和引導我們,應該常常看、日日看、認真看。」另一方面,他熱愛翻閱天文物理書,校長室內有一座大型望遠鏡,在剛過去的暑假,他和學生留校一晚,一起觀星,難忘又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