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幼稚園幼兒園(小西灣) 着重學習氣氛 兒童節齊扭蛋

2024年01月11日 星期四

 

嶺南幼稚園幼兒園(小西灣)戴子盈校長時常面帶微笑,非常親切。

「有賴快樂的童年,我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成長,幼稚園老師很錫我,小學老師又溫柔,加上我喜歡小朋友,見到他們開心我便開心,從小立志當老師。」戴校長微笑說。

由幼稚園書記、助教、老師、主任到成為校長,她初心不變——着重歡樂學習氣氛、良好品格培養,讓幼兒在愛中成長。「校長室新增了一部扭蛋機,兒童節人人有份扭蛋,換領禮物。另外多正面讚賞孩子,讓他們知道自己有值得欣賞之處。」

戴校長回想修讀幼兒教育時,其中一位導師提過:「許多人說小朋友是一張白紙,其實不然,小朋友更似一粒種子。」她很有共鳴:「每個孩子像獨特的種子,品種不同,需要的養份不一,因此我們不能用一套教學法,而是不停調節來與他們相處,幫助他們成長,啟發多元智能,建立自信。」

每顆種子,由教育工作者一同用心灌溉。3年前,戴校長加入嶺南幼稚園幼兒園(小西灣),接棒成為掌舵人。

她簡單交代背景:「學校於1992年開辦,當時位於司徒拔道東山臺,2012年搬到小西灣富怡花園,須經過大閘才能進入,校舍相對安全,樓高兩層,下層是N班及K1班課室,K2及K3班則在樓上,設施包括室內遊戲場地、圖書角、活動室及戶外小花圃等。」

戴校長來到學校第一個印象是老師教學經驗豐富,充滿愛心,家校合作尤其出色:「老師耐心解答新手家長疑問,提供育兒資訊,與家長建立良好關係。」

家校緊密合作

除家長教師聯誼會外,家長有多個渠道與學校溝通,包括家長教師座談會、家長日、觀課等,讓家長更了解子女在校學習情况及表現。與此同時,老師也能透過與家長密切溝通,為個別差異的幼兒定出適切學習需要。

戴校長最近欣賞本土電影《年少日記》,感受深刻:「這部電影讓人關注孩子的成長需要,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多走一步,留意小朋友行為、舉止等,聆聽他們說話,即使大人認為很小的事,可能在小孩眼中是一件大事,一定要重視,多溝通,了解他們內心世界。」

曾經有名學生,目睹父母在家吵架,翌日回來告訴老師。「有時小朋友未必懂得表達不安或不開心,不過,他們很信任老師和校長,願意跟我們分享。得悉情況後,我們與家長聯繫,讓他們明白孩子的想法和憂慮,透過家校合作,一起陪伴小朋友成長。」

另一個社會現象是雙職父母普遍,現今小孩多交由長者照顧,有時連申請報讀小學也靠長者幫忙。「老師體諒長者的難處,未必懂得填寫或遞交表格,老師按每個學生的情況,提供支援和意見。」

良好閱讀氛圍

談到近年學校發展重點,戴校長表示以培養閱讀、品德教育及體驗式學習作為三大目標。「首先,提供良好閱讀環境,每個課室設有圖書架;另外校內每層新增圖書角,有地墊、咕?,讓孩子舒適享受讀書的樂趣。」

原圖

外出活動包括參觀圖書館,藉此鼓勵學生多閱讀。(受訪者圖片)

她強調閱讀乃從小培養的習慣,這個興趣能加強理解能力,對人的成長非常重要。「當一個人喜愛閱讀,擁有自學能力,即使看網上資料,也曉得了解、分析、組織故事,從而啟發思考。除了參觀圖書館、閱讀獎勵計劃,我們同時設有閱讀分享時段,小朋友把家中喜歡的書籍帶回校,向同學們介紹內容或心愛的故事角色,鼓勵其他人發問,促進互動溝通。」

原圖

學校重視閱讀,N班學生坐在圖書角,專注看圖書。(受訪者圖片)

原圖

學校重視閱讀,N班學生坐在圖書角,專注看圖書。(受訪者圖片)

資訊科技發達,新一代掌握知識容易,相對地忽略了品格發展,因此品德教育是該校另一課程特色,通過不同活動,發掘孩子長處,培養小朋友積極樂觀、尊重他人、關心社會等正面態度。

「學校每月設立『品德之星』,例如堅毅,教小朋友做一件事,不要輕言放棄,舉例要小孩在課室嘗試操控較難的教具,鼓勵他們接受挑戰,並給予認同。另有『好孩子獎勵計劃』,以家校合作形式,推動小朋友在家做家務、向家人表達謝意等,再推展至社區,包括小朋友探訪老人院,將小花圃的收成盆栽送給長者,以示關懷,培育良好品德習慣。」

原圖

校舍設室外小花圃,讓小朋友體驗種植樂趣,學習照顧植物,培養責任感。(受訪者圖片)

戴校長在這個學年更製作了一系列換領券,包括禮物、扭蛋、飲品及零食券,獎勵小朋友。「學術成績以外,如果懂得關心同學、愛護公物、整齊收拾衣物等,也是良好表現,值得獎勵。我們應該多正面讚賞小孩,讓他們知道自己被欣賞和認同,繼續存善心、做好事。」

至於體驗式學習,包括自由遊戲、專題研習等多元化活動教學,老師配合生活化的學習主題,設計生動遊戲,讓幼兒從遊戲中學習。戴校長舉例:「在自由遊戲時段,學校提供空間和物料,由小朋友主導整個學習過程。有一次給他們紙箱,K2及K3學生用來砌出一個家,有K1學生扮露宿者睡在紙皮上,吸引別的小朋友扮醫生,漸漸延伸不同對話交流,小朋友玩得開心,也提升溝通和社交能力。」

專題研習則透過老師、小朋友一同討論、投票決定課題,小朋友分組回去搜集資料、探索研究,總結經驗,進行滙報,從而建立自學態度、團體合作精神及鍛煉表達能力。

原圖

小朋友在專題研習活動中成為小小麵包師傅,製作麵包後帶回家與家人分享。(受訪者圖片)

「例如K1學生進行食物的專題研習,探討每天吃的食物,帶他們到超級市場購買有營養的食物,甚至成為小小麵包師傅,製作麵包帶回家與家人分享,增加他們動手做的機會。也安排參觀活動,豐富小朋友的經歷,譬如K2的研習主題是花,便參觀香港動植物公園;過往也到訪太空館、科學館,探索新知識;或到區內的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近距離認識消防歷史。」

原圖

學校通過安排外出活動,豐富學生經歷,譬如參觀太空館,提升他們對不同事物的認識和興趣。(受訪者圖片)

學生窩心行為

作為嶺南教育機構屬下學校,該校與區內嶺南衡怡紀念中學保持密切聯繫,包括借用中學場地舉辦親子運動會、排練幼稚園畢業典禮等。「在節慶日子,中學大哥哥大姐姐前來表演。這裏也是中學生涯規劃的一部分,讓有志投身幼教的學生進行工作體驗,吸收經驗。」

學校擁有逾30年歷史,不少校友回來探望老師。「最深刻有位爸爸,十分健談,女兒已在外國讀中學,雖然她畢業時我未當校長,不過這位爸爸很開心與我分享昔日校園點滴,還在女兒放暑假時叫她回校當義工,教導師弟妹,爸爸有時來接她『放學』,重拾以往感覺。」

戴校長上任3年,與學生有不少難忘回憶,最感動一次是小朋友問她喜歡什麼水果,她答香蕉,隔了一段時間,有位小朋友將午膳的香蕉送上。「原來他們將校長的話銘記在心,有時將美勞課繪畫的畫送給我,非常窩心!」

她最大心願是「小朋友健康、快樂成長,不怕失敗」。由小到大,戴校長都愛閱讀《聖經》,認為對人生啟發良多。「除了信仰,《聖經》充滿道理,例如教人管理好自己舌頭(小心言談)、愛人如己、幫助別人等,非常重要。」另外,她尤其愛看輕鬆小品:「特別是區樂民的短篇正面故事,令人會心微笑,也是減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