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噏」中見知識

2024年01月15日 星期一

 

#師前影後#

一想起由英國BBC電視台拍攝的紀錄片,所有人大概都會覺得是嚴肅認真的製作,更何況主持會在片中訪問大量專家學者,肯定是正經八百的學究式分析吧!

如果你未有看過《亂噏地球史》(Cunk on Earth),你大概會有上述印象。事實上,《亂噏》系列(當中包括英國史、莎士比亞史等)早已成為另類經典,由喜劇演員出身Diane Morgan化身女主持Philomena Cunk就不同嚴肅文化歷史課題訪問不同範疇的權威人士,然而,在訪問過程中Cunk卻不按傳統牌理出牌,經常以亂入方式提出一些無厘頭的問題或令人忍俊不禁的個人見解。

當中值得注意的是,她的做法近乎惡搞,但內容絕不惡俗。好些「個人意見」或「難題」,其實明顯來自幕後撰稿人處心積慮對某些事件或人物的幽默諷刺。當中成為網民廣泛流傳梗圖的經典語錄包括問哲學家如何得知Cunk本人是否存在,或者指莎士比亞成長時代的學校制度跟今天大相逕庭,而當年的課程較簡單的原因是不用研習莎士比亞。這些內容看似無聊,但只要對當中內容有一定程度認知,定必懂得會心一笑。

難得平日以大台樣式示人的BBC願意放下身段,炮製這些另類紀錄片,而面向國際口味的串流平台Netflix,眼見《亂噏》系列深受網友好評,自然因利乘便,一口氣推出五集地球史,由石器時代出發,一直談到現今數碼世代,氣魄之大視野之闊,實在無出其右。誠然,每集篇幅有限,不少人類發展史的重要片段都只好被迫割愛,但亦由於內容有限,主持人只能聚焦個別重要議題作出提問及評斷,故內容更為簡潔俐落,其中更不缺神來之筆。例如一集述及宗教之間的矛盾分歧,若非以「Cunk式」手法處理,恐怕已釀大禍,但Cunk以一貫「傻大姐」姿態讓觀眾反思宗教之間衝突的本質和意義,委實是神來之筆。

更叫人驚嘆的是,數輯《亂噏》系列曾出現的專家學者,面對「Cunk式」怪問,亦不時能夠臨危不亂交出妙答。即使部分一本正經的學究被「Cunk式」問題難倒而無言以對,甚至被嚇得目瞪口呆,其真實反應亦能成為一眾網民的熱議焦點。

如此這般,觀眾可以在娛樂性與資訊量俱備的節目中,學習到一些本身頗為艱澀難懂的知識,難怪《亂噏》系列能夠繼續拍攝,並一直受到追捧。

早年香港部分電視台亦嘗試推出歷史惡搞節目奉客,但觀其內容還是搞笑胡鬧為主,深度稍缺,實在可惜。近年大中華地區都陸續出現一些以輕鬆手法書寫的文史書籍,內容莊諧並重,但願這些作品的出現,可以啟發製作人,能為介紹中國文史哲內容的節目打開一片新天!

 

撰文︰周子恩老師
多媒體創作人,多年來從事青年輔導及中文教育工作,專研流行文化項目,作品題材多元,當中包括教育議題、文藝評論及創作、心理輔導等不同領域。

 

「師前影後」專欄文章由人前是教師,人後是流行文化影視作品的老饕輪流執筆,希望分享觀影心得,融入教育生涯之中。

編按︰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周子恩# #電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