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戴翰芬幼兒學校 聯校展覽展示藝術教育成績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藝術教育是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戴翰芬幼兒學校的一大特色,上月成為「龍騰藝趣.女青童藝展」場地之一,展出學生親手製作的陶泥作品,包括杯、碗及碟等,顏色形態不一,盡顯創意。

展覽當日,該校麥綺筠校長、女青幼兒教育部部門主管劉國嬌總校長到場介紹,分享學校特色。戴翰芬幼兒學校位於繁華地段的甲級商廈中環中心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父母多在中西區工作,也有非華語學生,主要來自日本、韓國、澳洲及菲律賓等國家。

交通便利是戴翰芬幼兒學校一大優點,方便區內雙職家長照顧小朋友。麥校長表示,有學生家住元朗,她曾經問這位家長,為何不選擇居所附近的學校?

對方如此回應:「每朝早送孩子上學時,我們一起看書、傾談,中午又可以善用午膳時間到校陪孩子閱讀,然後回去上班,不用請假便能享受親子時光,我很珍惜。」

戴翰芬幼兒學校還有住在離島的學生,其中一名是插班生,每天由媽媽接送乘船上學,麥綺筠校長問媽媽為什麼每天奔波勞碌,遠道而來?原來她想孩子有豐富見識。麥校長說:「起初這名太太遭奶奶反對,說小朋友太過舟車勞頓。不過,這位媽媽堅持讓孩子來中環讀書。」

午膳時段親子閱讀

讀了一年後,這名家長對麥校長說:「之前被奶奶責罵,最近奶奶讚我決定正確,因為學校每個月帶小朋友到戶外活動,包括參觀中央圖書館和消防局、欣賞音樂劇和話劇、到酒樓飲茶和學品茶,孫兒知識增長了,眼界擴闊了。」

麥校長聽後非常感動:「這位媽媽不辭勞苦,每天從離島到學校來回4次,最終獲得奶奶肯定,一切都是值得的。」

劉國嬌總校長想一想補充:「雙職父母除了當學校義工,還參加親子活動,其中有『愛+閱讀』計劃,以一對一形式進行,先由老師教導家長說故事技巧,家長再為小朋友伴讀。參與計劃的家長需要連續來學校7個星期,每星期來兩次。許多家長善用午膳時段,享受與孩子一起親子閱讀,增進感情。」

談起投身教育界初衷,土生土長的劉總校長說自己於鄉村長大,從小肩負大姐姐責任,照顧弟妹及鄰居小朋友,陪他們玩遊戲、說故事。昔日,幼稚園老師的入職要求是中三學歷,她中五畢業後便向學校求職,主任看見她擁有中五學歷,眼前一亮,立即聘用。

入職後她一邊工作,一邊進修,由前線老師,慢慢晉升為主任、校長,到今天擔任女青幼兒教育部部門主管。劉總校長教育經驗豐富,接觸不少家長,擁有無數珍貴回憶。「有時外出開會,有家長在街上認得我,主動向我打招呼,說小朋友已經升上中學,甚至成家立室,孫兒都入讀我們的幼稚園,我很欣慰。」

劉總校長教學生涯遇過不少難忘事,其中一名舊生的父母是高學歷的專業人士,家庭背景和經濟能力不俗,絕對可負擔得起國際學校的學費,卻安排孩子入讀屋邨學校。

這名爸爸後來告訴劉總校長:「從小讓孩子接觸基層,更加明白基層情況,不會認為自己高高在上。而且人生不一定如意,他慢慢成長便會知道社會就是這樣。」這對父母有遠見,小朋友亦有教養,讓她印象深刻。

也有讓劉總校長惋惜的故事:「有些家長太過關顧小朋友,扼殺了孩子的能力;然而過分忽略,又會令人痛心。有段時間中港婚姻特別多,夫妻年齡相距大,導致許多家庭問題出現,有名小朋友經常遲到,原來媽媽忙於工作,爸爸遲了帶小朋友上學。」

提供健康教育貼士

於是劉總校長與該名家長傾談,媽媽說了很多心事,最讓她心痛的一句話是:「校長,你未捱過窮,不知道肚餓的感受!」另一次是新年前夕,劉總校長在報章看到一宗悲慘新聞,即時聯絡相關家長,安慰及了解對方有什麼需要。「學校有關愛基金和危機管理小組,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經濟支援及心理輔導。」

劉總校長指出,女青社區支援豐富,包括戴翰芬幼兒學校與區內的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合作舉辦展覽及攤位遊戲,最近服務中心派出年輕媽媽團隊到校,帶領小朋友參與烘焙活動。

為了提升學生和家長的身心健康,該校於2020至2024年成為「賽馬會家校幼兒體適能學堂」之夥伴學校,其中兩年獲「最積極參與學校獎」、一年獲「積極參與學校獎」。

原圖

戴翰芬幼兒學校獲「賽馬會家校幼兒體適能學堂」計劃,頒贈「最積極參與學校獎」。(受訪者圖片)

疫情期間,「學堂」推出網上直播體適能活動,包括伸展舞蹈、家居體能訓練學堂等,鼓勵師生及家長「停課不停學」,一起進行運動。而且,體適能專業導師為每名小朋友分析,讓家長了解孩子的身體情況,如協調能力、平衡力及肌肉力量等,按個別差異幫助小朋友。麥綺筠校長認為,這個計劃能讓學生和家長維持適當運動、促進親子互動,提供健康教育貼士。

發展孩子藝術潛能

另一方面,麥校長上任後將藝術課程有系統地整理,培訓老師,積極發展孩子的藝術潛能。「例如,上課時小朋友和同伴討論伊登十二色環,分享自己的作品、如何溝色等。另外,推出大師級鑑賞,小朋友欣賞名畫如梵高的《向日葵》、蒙德里安的格子畫,分析當中用色和構圖,然後利用相同風格,創作自己的作品,而非單純模仿。」

麥校長強調:「疫情後更加需要身心靈健康,小朋友透過藝術教育,學會與人溝通,釋放情緒,而且創作過程讓學生寧靜專注,這很重要。其次,從藝術創作學會解難,譬如老師要小朋友設計機械人,小朋友利用環保物料,譬如廁紙盒、廁紙筒製作,起初用漿糊筆來黏,不成功。他再嘗試,取了膠紙,同樣失敗。老師從旁提醒,他選擇雙面膠紙,終於完成,過程中他學會思考,堅持創作,培育了堅毅精神。」

原圖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幼兒教育部部門主管劉國嬌總校長鼓勵老師多觀察小朋友,讓他們樂於嘗試,從失敗中學習,培育解難能力。(吳楚勤攝)

原圖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幼兒教育部部門主管劉國嬌總校長鼓勵老師多觀察小朋友,讓他們樂於嘗試,從失敗中學習,培育解難能力。(吳楚勤攝)

劉國嬌總校長補充:「老師要多觀察,不用太快介入,讓學生盡力嘗試,從失敗中學習,才懂得糾正,培育解難能力。其實我們發現小朋友解難能力高,別低估他們的能力,當然也別高估幼兒的能力,例如寫字。」

因此,女青推出校本課程《視判樂》,是一套幫助兒童練習手眼協調、空間判斷和記憶的活動冊,共有12冊,分為基礎班、幼兒班、低班及高班,內容有手眼協調遊戲、線條聯繫、視覺辨別力等。視覺判斷包含活動流程及親子遊戲,讓家長有清晰指引。

「我們非常着重家庭為本,希望與家長同行,一起栽培小朋友。」劉總校長指最近女青推出《新手父母漫畫集》,透過有趣輕鬆故事,讓家長會心微笑。「加上專家的話及《聖經》金句,讓家長苦中有一點甜。」劉總校長還透露,現正籌備有關新生入學適應及小一適應的書籍,期望未來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