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人工智能年代,傳統知識已不能滿足瞬息萬變的世界。樂善堂余近卿中學(下稱余中)為裝備學生未來,成立「迎曦學院」,透過海洋保育、農耕、野外訓練等體驗式學習,鍛煉學生堅毅意志,擴闊視野。
另外,余中推出多個特色課程,包括參與賽馬會多元出路計劃「鼓掌──創新教育歷程」、寵物護理、咖啡拉花等,期望學生通過持續學習,獲得知識與技能,並且考取專業資歷證書,為個人就業志向作準備。
凌施茵校長上任後,更積極將價值觀教育緊扣不同課程和活動,培養學生同理心及人文關懷精神。
搜尋余中官網,發現近年成立的「迎曦學院」,推出一系列多元好玩的特色課程,包括電競、龍舟、潛水及行山等,相當吸引。凌校長指出,這些課程為初中學生建立環球視野,裝備未來,並透過價值教育,培養學生責任感、承擔、堅毅等正面價值觀。
其中「動物戰隊」課程讓學生思考人類和動物生命的意義,透過走訪流浪貓狗庇護站、當動物義工等活動,引導學生反思被忽視的動物權益。她表示,余中一名女教師是愛護動物人士,負責「動物戰隊」課程。
「前年這名老師放假,到泰國當大象保育義工,啟發她去年舉辦泰國清邁保育之旅,帶領初中學生到訪大象自然公園,近距離了解大象保育情況,讓學生與大象互動。」凌校長知道不少學生心痛人類過度騎大象,對大象造成永久傷害,同時學懂尊重生命、愛護動物。
她大力讚揚教學團隊的用心,而特色課程內容大多由老師的興趣出發,這樣老師自然會樂於帶領活動。凌校長舉例:「有位IT同事鍾愛汽車,因此在學校設立電競的模擬飛行和汽車駕駛室,初步認識飛行知識、汽車組件,了解電競產業發展,感受職業電競選手的訓練過程,學生達到一定程度,學校甚至推薦他們參加加拿大的飛行訓練,考取專業牌照。」
展示已故車手戰車
訪問當天,汽車駕駛室正在裝潢,未能參觀,凌施茵校長親述當中故事。「汽車駕駛室內有一部已故車手的澳門賽車,被劏了一半,保留車頭和駕駛室。我們上網找賽車當年相片,運用IT技術復刻翻新,並聯絡到車手遺孀,邀請她到學校分享賽車背後故事,作為價值教育一部分。」
「迎曦學院」活動豐富,學生可動手耕種,體驗農夫的工作;亦有考獲龍舟教練牌的老師,帶領學生扒龍舟;還有以行山露營為主題的「余在野」等,各具深層教育義意。
一身健康膚色的凌校長喜歡戶外活動。「二十多歲開始教書時,我便考了潛水牌,沒想到兩年前來到余中,牌照大派用場,可以帶學生去潛水。」
其中「海之戀」課程培養學生的海洋保育理念,讓他們透過戶外學習,認識海洋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學生更有機會參加潛水課程,潛行保育之餘,還可以考取潛水牌,畢生受用。」
此外,余中設有咖啡拉花課程,同學掌握基礎技巧後,可報讀進階課程,考取專業認可證書。
話劇推行價值教育
讀理科的凌施茵校長,求學時期受不少良師啟發,使她立志投身教育界,栽培下一代。兩年前接棒成為余中掌舵人,她認為價值教育非常重要,因此透過話劇推行價值教育,去年上演《小王子》,今年演出《西遊記》。
「我喜歡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小說,他本身是工程師,作品屬科學類。在我當老師時期,經常與學生分享《沉睡的人魚之家》,並變成校內戲劇演出,故事講述IT公司老闆的女兒因溺水,被判定為腦死。老闆利用公司最新醫療科技,盡力維持女兒的生命跡象。除了鼓勵學生閱讀,我同時邀請社工帶領學生一起討論生死議題,了解他們的看法,作為生命教育一部分。」
凌校長亦鼓勵學生參加交流團,放眼世界。「在我以往任職的學校,有學生空餘時參與坊間的義教團,於是安排一班同學到內地偏遠地區,照顧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長年在大城市打工,只有長者照顧,需要人陪伴和教導。」
明知道要上山,屬體力勞動的「捱苦團」,凌校長喜見不少同學主動參與義教,非常欣慰。「報名人數是名額的3倍,十分踴躍。服務的村莊在半山,同學須乘坐麵包車至中途下車,拿着捐贈物資,步行至少兩小時,才到達目的地。」
她很高興見證同學在過程中有明顯改變和進步:「學生經過連日山區交流,明白到村民煎蛋吃已經屬於奢侈的事,不再偏食;另有同學從未做過家務,在山區學懂洗碗。」凌校長計劃未來也安排余中學生去義教團。
服務余中兩年,凌校長有不少難忘經歷。「最深刻是一名文靜內向男生,透過STEAM課程和活動,找到自己的興趣,而且設計出幫助長者的作品,在學界比賽獲獎。他未來希望在ICT方面發展,因為欣賞日本先進科技,除了香港升學,亦上網找資料,想申請日本大學作另一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