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門語言的語音、語法和詞彙都各有特色,特別是詞彙。
詞彙就像每國的景觀,千姿百態;平平無奇的地方無疑很多,可是獨特有趣的地方也不少,每每令人着迷不已、流連忘返。
前文說及要嘗到語言(外語)的趣味,不妨由構詞學(morphology)入手,多留意組成單詞的詞素 (morpheme),以及由此而組成的複合詞 (compound)。
從片語學(phraseology)的角度而言,複合詞其實是多詞組合(multi-word unit)之一種,其他還有短語動詞(phrasal verb)、明喻(simile)、成語(idiom)和諺語(proverb)等。其中尤以成語和諺語最饒富意趣。
成語,又作習語,乃固定詞組或短語。成語在中西語文裏俯拾即是,然而二者不盡相同。漢語成語簡短精闢,大多四個字,一般有出處和典故,例如「指鹿為馬」和「三顧茅廬」,所以通常只可意譯成外語。
西語成語固然也有出自典故的,例如sour grapes和cross the Rubicon,但特點不一定在於簡潔精闢。英文成語pull the wool over somebody’s eyes就比deceive somebody多了四個字,但因用了比喻,讀來意思更覺深刻。又如英文短語動詞stand somebody up,意謂「讓某人空等、放某人鴿子」,雖明快簡潔,但譯成法文時,卻不及poser un lapin à quelqu'un(put a rabbit to somebody)來得生動活潑。
西語成語大都不能照字面直解,除了要靠上下文去理解,有時還要借助工具書。有趣的是,有些現存成語一經改動,叫人幾乎認不出來。請看以下英文特寫(feature article)的標題:
Naive Lam Fan-Keung lost in the political woods
「lost in the political woods」似「移植」自成語not out of the woods(未脱困境),語帶揶揄,可是編輯還嫌不夠,又添加「naive」一字,事主幼稚困惑的形像頓時呼之欲出。更妙的是,「lost in the political woods」還讓人想起但丁 (Dante)《神曲》(The Divine Comedy)英譯本的開頭:「Midway along the journey of our life, I woke to find myself in some dark woods」(在人生中途,我發見自己身處幽暗森林中)。
跟wood(s)有關的成語,還有not see the wood for the trees(見樹不見林),稍為改動一下,就搖身變成很有意思、很有智慧的see both the wood and the trees (見樹又見林)。
如上所述,諺語也是多詞組合。德國人說:「Sprichwörter sind die Weisheit der Straßen」(諺語乃街頭智慧),此話不假,因為諺語以淺白的語言反映深刻的道理,方便誦讀記憶,且兼具教化勵志的作用。
中西諺語的相似之處不少,由此可窺見人性相通。中文諺語「有志者事竟成」,英法德等西語也有類似的說法:「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Vouloir, c'est pouvoir」和「Der Mensch kann alles, was er will」。此外,有些西諺大抵同樣源自拉丁文,於是不單意思,就連句型都幾乎一模一樣,比如英諺Better late than never(遲到總比不到好)、法諺Mieux vaut tard que jamais和德諺Besser spät als nie。
諺語不無人生哲理,但決不是絕對真理,無怪乎有些諺語對同一件事持相反看法。如「Absence makes the heart grow fonder」(睽違情生)和「Out of sight, out of mind」(眼不見,心不思)即為顯例。至於後者,法德文裏也有極相似的說法,「Loin des yeux, loin du cœur」、「 Aus den Augen, aus dem Sinn」,不過還是英文讀來更順口,因為out of 前後重用。
一如成語,有些西語諺語時而又會以另一面目示人。例如有人把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興趣愛好因人而異)改動一下,就變成One man’s trash is another man’s treasure等。最印象深刻的還是來自《聖經》這句: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心有餘而力不足)。話說有英國老師赴大學迎新營,活動途中,一時人有三急,非去洗手間不可,就尷尬地對旁人說:「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very weak.」全句僅添了「very」一字,就聽來幽默生動,叫人難忘。
詞彙又像大家庭,成員個性各異。成語是青少年,活潑好動,雖然有時難以捉摸;諺語是老人家,睿智篤實,雖然有時想法保守。成語也好,諺語也好,都有可愛、有趣的一面,學外語時多親近一下無妨,決不會如西諺所云: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 (親密生嫌隙)。
撰文︰魏寶雲博士
香港都會大學人文、語言與翻譯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