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北區,你會想起什麼?數百年歷史的古老圍村、自然風光、遠離香港市中心的悠閒氛圍?
位於粉嶺的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下稱「李嘉誠中學」),學生比較純樸,有說這是受北區的區域特色影響。
校長歐文素女士指出,校方看到北區的學生很難走出該區,叫他們去沙田已經不容易。然而歐校長深信,「學生需要去看不同東西,接觸不同層面的人,才可以想到他們的可能性。」否則同學眼光和思想會很狹窄。
歐校長談吐溫文、平易近人,但骨子裏充滿理科人應有的積極探索精神,不斷鼓勵學生不應畫地自限。
「今日你以嘉誠為榮,他日嘉誠以你為傲」是李嘉誠中學充滿特色的口號。這口號琅琅上口,讓人看過一遍便記得。
「『今日你以嘉誠為榮』,是想中一的學生覺得進了一間好學校,以此為榮。『他日嘉誠以你為傲』,是我們希望學生畢業後可貢獻社會,甚至影響世界。」歐校長娓娓道出口號含義。
以每個畢業生為傲
「其實不是只有做得好的畢業生我們才以他為傲,現在的演繹是以每一個畢業生為傲……因為我們都不希望他們畢業之後讀大學、完成學業後就只想找一份工作去『生存』,反而應不停思考自己怎樣可幫助身邊的人,其實未必是做一些所謂大事,只要有心為他住的社區,或者身邊的朋友、接觸到的人,出力去幫助他們,這就是我們的期望。」
可見歐校長最重視的,並非李嘉誠中學的學生步入社會後能進入哪些超級企業工作或薪水有多驚人,而是因應自己能力去幫助別人。
對學生充滿想法的歐校長,當初又如何踏上春風化雨這條路呢?
歐校長表示自己來自基層家庭,成長過程很簡單,是家中三姊妹的么女,父母都很疼她。「父母要上班,我們三姊妹自己搞掂,我在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畢業。」原來歐校長由中學時期已經與東華三院結緣。
「中學畢業後入了中文大學,讀Biology。讀完後,思考自己要做什麼。」當時歐校長打算進修碩士,不幸地在她畢業之前幾個月,媽媽患了重病。「當時大家商量,說我反正剛畢業又未找工作,不如多留些時間照顧媽媽。所以我放棄了讀master,因為當年我Biology再進修是讀MPhil(哲學碩士),做research的,但放棄了那條路。」
讓人有點意想不到的是,讀理科的歐校長也熱愛藝術——音樂,她的專長是吹長笛。「所以整個大學生涯,我不是幫人補習,而是靠教長笛賺生活費。順理成章,因為畢業後要多些時間照顧媽媽,所以做了長笛老師,當時一星期其實只工作8小時。」
一切似乎都有安排。過了一年,歐校長母親的情況稍為穩定,經商量後,她決定再讀書,但這次與剛畢業時想讀MPhil的情況不同。
「我很喜歡教人,當看到某人不懂,你教到他懂,那種滿足感很大。當時的男朋友,即我現在的先生,他是教書的,但他早一年讀PGDE(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然後去了教書。見他這樣,我想自己不如都教吧;然而我還沒讀PGDE,所以畢業後第二年,就去讀full time的PGDE,順便可照顧媽媽。於是PGDE畢業後入了行。真的機緣巧合。」
明年日內瓦參加科技展
最初歐校長單純只想教導別人,後來愈來愈覺得為人師表這件事任重道遠。她慢慢發覺,原來做什麼、說什麼,會影響一個生命。「真正體會到『生命影響生命』這句話,可能以前會覺得這像口號,不是很入心,只知道生命影響生命,做老師就該當如此。不過,漸漸見到學生真的會因為你講過的一句說話而影響他一些決定。」歐校長語重心長地說。
曾有一位女學生剛升中一就開始學跳舞,突然有一天說不想跳了。歐校長問其原因,學生說她媽媽不喜歡,勸其花多點時間讀書。歐校長尊重家長有作決定的權利,不過見那女孩喜歡跳舞又有相關才能,請她好好跟媽媽溝通,說出自己的興趣並分配好讀書時間。
「那學生很有趣,她真的聽我說話去跟媽媽傾談,結果繼續跳舞,她現在是一位職業舞蹈員,還回來教我們的舞蹈組。很多東西,其實只是一場對話,已可能影響學生將來整個生命的路與方向,所以是一個很大的責任,愈理解這工作上一些責任,以及帶來的影響和意義,就會愈想做好。」
有時聽君一席話,已可改變人生。
近年,李嘉誠中學響應大環境開設校本STEAM課程,歐校長解釋:「在新時代裏,學生將來出來社會,無論大學讀什麼專業和做什麼工作,都要掌握一定水平的IT技術。同時亦要認知一些AI或者VR、AR這些技術的雛形究竟是怎樣做,要有簡單概念,所以辦STEAM課程,而該課程出現之後,帶動了整個學校的氣氛。例如在初中,用project形式去推動STEAM,慢慢聚集了一群在這方面有興趣和能力的學生,做了我們的『+×DESIGN』。」
「+×DESIGN」為李嘉誠中學所創品牌,乃學生在創意產業上的實現平台。該校剛在第三屆香港創科展以「盲人回憶攝錄機」勇奪高中組金獎,接下來2025年4月會去瑞士日內瓦參加發明展。「去日內瓦不是希望攞獎,因為有很多大學或公司在那裏發表產品,純粹讓學生去見識。評審提出的問題,同學們一定要答得透徹。」能否得獎事小,歐校長再次強調最重要擴闊視野,好好認識這個大千世界。
校長載孿生兄弟上學
談起學生,她有非常多印象深刻的故事可分享。
「例如以前有一對孿生兄弟,住在我家附近,他們上學其實要一個多小時……後來我每天早上載他們返學,開始了每日三人行上學的生活,當時第一個感覺是多了兩個兒子。學生遲起床很正常,我會等,有時會嘮叨他們;而開車回學校要40分鐘,大家有很多時間聊天,可多了解他們平日的生活,有一種兒子和媽媽的感覺。」
「我很享受跟他們一起在車上聊天的時光。兩人現在已入大學,仍會回來找我吃飯,這是很開心的。因為通常學生始終害怕校長,那距離感大家都感受到。他們肯約我吃飯,甚至WhatsApp我,可以讓我重溫以前做老師時跟學生的那種甜蜜;因此我很慶幸看着他們成長。」由此可見,歐校長非常重視與學生相處的光陰。
見歐校長雖是理科背景,但對藝術也有興趣,問她有沒有喜歡的電影或音樂等可分享,她說出一部經典意大利作品——《聲光伴我飛》(The Legend of 1900)。她當初想看這電影,是因先聽了它的音樂被吸引,可見音樂對歐校長充滿感染力。
電影中男主角是棄嬰,一直在一艘類似鐵達尼號、讓非富則貴人士遊玩的船上生活。其後憑個人努力,成為一位出色的琴師。
「我覺得他在船上如何去生存、發揮自己天賦和鑽研喜歡的事物挺鼓舞人心。」歐校長讚賞地道。「但後來我不太認同他的選擇,因為他一輩子都沒有下船。他曾經為了一個心儀女生想下船,去到一半,他不行了,走回頭,因為覺得面對未知的世界太大,他很害怕……最後的結局也不認同他的選擇。這有一點跟我性格有關,就是覺得人應該要去突破一些未知數,向前去作出挑戰。」
即使分享一套觸動人心的電影,歐校長仍不只看到藝術的感性一面,貫徹始終地勉勵人應勇於嘗試,不要故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