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有專欄說,如果講以前的香港電影是「尋夢」,這幾年的香港電影就是「療傷」。難得地,這兩日筆者欣賞了一齣真正「尋夢」的香港電影,一齣由汗與血交織、榮獲2023「香港亞洲電影節觀眾票選最佳電影」的紀綠片。
無法想像,香港竟然有一班「傻佬」,不分男女國籍,挑戰山界頂級「打大佬」賽事。部分經驗選手更以50小時為目標,半無眠下,一口氣挑戰香港四大山徑,很瘋狂!賽事路線先由屯門麥理浩徑起點出發,全長100公里;然後衞奕信徑78公里,繼而港島徑50公里;最後以70公里的鳳凰徑終結。要一次過完成這全長298公里的賽事,山徑間的連接就要由車輛接載、趕三小時一程的船期和借港鐵接駁,沿路以便利店、山邊小店補給,草行露宿,艱巨異常。
挑戰極限 唯有意志
參賽者不乏國際焦點好手,在瘋狂挑戰人體極限下,到第二晚,參賽者已經幻象叢生、連坐地鐵也要伏地而睡,更有體力透支、連走一步也要攙扶的選手,他們竟然都堅持完成賽事,而支撐到尾,最後倚仗的唯有意志。導演剪接巧妙,最初聚焦幾位具經驗的好手上,最後勝出的卻另有其人,着實驚喜!或許,人生的命途,就是不斷尋找目標。這是對自己勇氣毅力、意志決心的極限挑戰;也是改變日復日的宿命齒輪,建立人生「脫軌」的難忘成就;或許也毋須計算,就是最純粹的面對自己,對自己的執着,乃至於頑固的堅持。
香港真的好靚
在寬廣銀幕上,山徑蜿蜒狹窄,山脈連綿、深海浩渺,橫無際涯,美不勝收。夕陽下天色染暈漸變,水天一色;日出如栗子冬陽,繼而光芒四散,氣象萬千。除卻天然山川,山徑下萬家燈火,川流不息的城市景觀更是香港獨特的奇珍異景。筆者很喜歡行山,奈何限於器材及體力,總恨無法一一攝錄如此絕妙景色,如今居然能在大銀幕下欣賞,實在難能可貴。最近得知一位好友即將移民海外,筆者直言他移居前一定要行勻香港大小山徑,否則不算真正認識香港。正當背棄運動的友人愁煩之際,良方捷徑竟就在眼前。世間巧妙,不若如此?
推廣旅遊
為疫後傷甦,這兩年港府總為推廣旅遊而費煞思量,其實除了勉力營造的「夜繽紛」外,何不多推廣香港的獨特地理風貌?毗連市區,交通發達,保留天然山林海域而兼享城市瑰麗夜景的山徑,試問世界上多少國際級城市可齊備?單單麥理浩徑,已跨越萬宜水庫、水清沙幼的浪茄灣,再漫遊香港最美沙灘——大浪灣,又會走過獅子山、「針」、「草」、「帽」山,一覽九龍城市風景。日本人來港遠足已非新鮮奇事,若政府合宜推廣,必可吸引四方旅客,成為香港無可取代,得天獨厚的特色之旅。
近年,香港電影賣座的多為悲情離散,本片卻一新氣象,清新質樸,熱血記實,更令人重尋生命之本。謹對舉辦賽事的有心人、導演、監製及各影片製作單位,以及一眾不論負傷退賽還是奮戰到底的運動員,致以由衷的敬意,實在要講句:「你哋好勁啊!」
撰文︰張玉嬌老師
中學教師
「燈影闌珊處,千鏡萬幕情。得失寸心事,豈爭朝夕時。」
「師前影後」專欄文章由人前是教師,人後是流行文化影視作品的老饕輪流執筆,希望分享觀影心得,融入教育生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