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無界限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在毫不起眼的通道,日復一日,教師都親自護送一群特殊的孩子,從明愛醫院到另一邊的明愛賽馬會樂仁學校上課。孩子都有嚴重智障兼多重殘障,仍然堅持學習,背後意義深遠。

原圖

教師們經走廊把學生由醫院接送到校園上課。(港台圖片)

礙於口語、肢體表達能力薄弱,交流本就困難重重。尚幸,一雙靈魂之窗仍有無限可能。校方盼望學生最終能自主學習,學校採用「眼動儀」感應器,訓練學生以眼代手操控電腦,又會透過圖像,認識簡單的因果關係。教師也會親自設計學校教材與電腦遊戲,把「眼動儀」應用於不同科目。例如認識天氣,教師先透過多元感官讓學生感受,之後再透過用「眼動儀」選擇或練習專注。

雖然單是要學會「二選一」,說不定要花上幾年光景。縱是身經百戰的教師也有迷惘時刻:「任教第一年真的會在被窩裏哭,因為想不到如何幫助學生。」學校和醫院是孩子的天與地,教師就是最親近的人。別人眼中,教師似是「照顧人員」,教師們並不認同:「我們是老師,負責教育學生,希望他們在學習上有所進步。」具備豐富科創知識的教師,本着細心、耐心和愛心自製教具,例如把紅色大按鈕和「眼動儀」接駁於其他裝置上,手部機能較好的學生可手拍按掣來拍照。教師還會把教具變成電競比賽,趕上時下潮流。

若有學生因身體虛不能到校園上課,學校從沒放棄他們。教師們會帶齊教具,穿上保護衣親自到醫院為與卧床的學生上課。學校也不忘安排親子活動,讓家長觀察孩子的興趣,希望加深溝通。快樂學習,孩子綻放天真爛漫的笑容,對教師們就是最佳的禮物。

原圖

馮老師不斷鑽研如何把眼動儀及拍掣功能加入不同電子裝置,幫助學生學習。(港台圖片)

眾教師回望,慶幸八年前一起跨出第一步,成就了今天的學校。他們當初還擔心體弱的學生會吃不消。學生的堅毅,成為了教師奮進的動力,變成互相支持的同行者。在這學校裏,沒有起跑線,也沒終點,只要盡情地生活。每次戶外課堂,學生都顯得特別精神。教師恍如守護天使,無論晴天、雨天、陰天,一起學習坦然面對,順服當下:「讓學生愉快學習,不在乎生命長短,只在乎有沒有得著,有沒有享受人生。」

獎項: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嘉許狀(特殊教育需要)
學校:明愛賽馬會樂仁學校
得獎教師:吳義成、曾鳳儀、馮嘉麟、沈琬欣、黃美婷

 

撰文︰香港電台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卓越教室》介紹十組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奬的老師及其獲奬教案。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outstandingteachers2024

#卓越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