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司馬光在其史學巨著《資治通鑑》寫道:「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並提出「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所以司馬光對人才的想法是以德為先,當才與德不可兼得時,捨才取德。因為小人會倚仗才能做壞事,對他人和社會的危害,遠較無才無德之人遺禍深遠。
保良局姚連生中學(下稱姚連生中學)溫家輝校長身形高大,與該校運動出色的形象很相稱,想不到他當年念中大歷史系。鑑古推今,溫校長自然知道品德教育的重要性,這也是該校表現優秀的其中一個範疇。
踏入姚連生中學,第一個感覺是相當溫暖——溫校長早已與副校長、老師等數人站在正門附近等候,一見面即熱情打招呼。稍後拍照之時,有一些相片是校長與老師跟學生合照,同學仔開頭有一點拘謹,但很快便自動擺出各款甫士,例如女同學們各用一隻手拼出心形等,非常可愛。即使不入鏡的老師們,也在一旁踴躍幫忙,協助維持秩序和搬走妨礙拍攝的物品。各人的互動和相處非常自然融洽。
溫校長2023年起接掌姚連生中學。他初到學校時,第一印象是品德教育做得很出色,覺得同學們純品、受教、有禮貌。
「我早上會站在門口,等同學回校。記得初來到,因為首兩天是處理派手冊等事宜,第三天正式上課那個早上,我在門口和同學打招呼時,兩名中一學生送了一盒手工花給我。同學說:『校長你剛來學校任職,我們班想送給你,替你打氣。祝你未來工作順利,和學生、老師好好相處。』當時我眼睛也紅了,只是第三天,其實什麼人都不認識,連校園氣氛仍未感受到。」由於太驚喜及開心,校長當時心想「係咪真㗎?」
尊重傳統 思考創新
時間證明一切,很快溫校長便發現類似的事情不斷出現,收手工花絕非「個別事件」,而是同學們非常關心師長的眾多表現之一。而那手工花和許多其他禮物,他一直保留至今,亦有展示給記者看。
同學有時午餐後會在學校對面商場買水果、雪糕吃,也會買一份給校長,他同樣會買東西送贈學生。他覺得該校跟一些比較傳統的學校在氛圍上明顯不同,較傳統的學校,老師和學生之間總有點距離感。
「這裏師生情很緊密、細緻和溫馨,我到現在都深受感動……正如我剛才拍那張茶藝的照片,很多同事在場,很高興這麼多人支持我。」
那照片攝於姚連生中學的「連心間」,是學校一個裝潢典雅舒適、用來進行靜觀練習的場地,旨在支持推動靜觀文化,提升學生專注力、抗逆力,老師亦可在那裏紓緩身心的疲累。
校長拍個人訪問照時,旁邊最少有六七位老師在熱情幫忙及支持,讓他也有點不好意思。「我覺得這是我們學校的強項、優勢,和一個很好的特色。」
溫校長秉持「All Can Shine」的發展理念,相信所有學生都可發光發亮:「同學一般來自附近屋邨,但他們在不同範疇和領域皆有很多才能,所以學校應當提供他們發揮才華的機會。」
他並非離地的誇誇其談,因為他本身亦在屋邨長大。就讀band 1中學時很喜歡運動的溫校長,同時是足球和籃球隊隊長,手和腳的靈活性一樣厲害!
「當年學校沒有外聘專業教練,很多時教練都是老師。老師經常提醒大家,『玩樂有時,學習有時』,我到現在都記得,成為我跟同學分享的座右銘,即玩還玩,讀書還讀書。那時候的同學既可運動,亦可讀書,這同時是我期望姚連生中學的學生能擁有的成長經歷。」
別以為溫校長愛鑽研歷史,大學又念歷史,為人思想會偏向守舊古板,將書及歷史讀得通的人其實不會這樣,否則怎能借古鑑今?
他清楚記得當年進入中大歷史系第一課,就需要用「以古鑑今」4個字作反思。現在作為學校掌舵人,他亦經常用這四字思考:「因為現時教育工作面對頗多創新事項,不斷推陳出新,有許多新政策與措施。然而回頭一看,其實教育有很傳統的本質在其中,譬如大家講兩文三語、尊師重道、人生哲理。一方面我們尊重傳統;另一方面,要探索在傳統中如何創新。」
新舊運動 表現出色
姚連生中學同學的運動表現出色,例如手球,在荃離區學界比賽不同組別奪得多次冠軍,亦曾贏得全港學界精英手球比賽冠軍。另外如游泳、羽毛球等,早前也有同學在該區的比賽中獲獎。此外,一些新興運動像無人機足球,該校去年首次參賽已獲得「國際青少年創科奧林匹克大賽2024」中學組優異獎。發展新興運動亦是溫校長其中一個創新的方向。
「為什麼要推動新興運動呢?有一些同學的運動能力不是頂尖,頂尖的已經入了校隊。但運動能力不頂級就不可參與嗎?我們覺得體育、品德和學業有直接關係,參與多一些運動,對他們身心發展有益,這有研究證明。」
於是,學校努力推展新興運動,例如巧固球等,讓更多同學可參與和享受運動。體育老師是巧固球港隊成員,親自教授,教到很多隊員入選香港隊。所以,學校對傳統與新興運動同樣重視:「當該項目能夠去到成熟一點的階段,我們就投放資源,請一些專業教練和團隊來支援同學。」
姚連生中學還很重視正向教育,希望提升學生的自我價值及抗逆力,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活出自己的強項和意義。其中一個理念是打造屬於學生的舞台,讓他們展現各種天賦。
全新舞台 師生街演
早前,為了加強校園氛圍,午餐時段有一個叫「姚連生Stage」的新活動。大家吃完午餐後齊集在有蓋操場,同學可以做一些表演、分享等。例如有師生的街演(busking),老師彈、學生唱,熱鬧非常。同學可跟負責老師報名預約,有些喜歡跳舞的學生,不論街舞、拉丁舞等,都可以表演。
「把同學之間的距離拉近了。為何去年我會與同事有這理念?現時科技日新月異,無論成人或年輕人,都在虛擬世界花很多時間。當我和同事傾談時覺得,一些體藝競技,現場的打氣、歡呼、尖叫,大家中學階段曾經歷的東西,這些就是年輕人的熱血。我們想同學更加有火、去追夢,所以將午間時段打造這環節,鼓勵同學和老師一起參與。反應很熱烈。」溫校長眼神火熱地說:「這是一個舞台,學校是屬於學生的,讓他們有發揮機會。」
正向教育方面,學校新推出「關愛郵箱」計劃,設置了一個粉紅色郵箱,相當特別及醒目。校方有多款精美的關愛卡,讓同學和老師用來寫一些鼓勵他人的說話,如「畀心機讀書」等,之後放進郵箱裏,學校便會派給收件人。
誠如經濟學名句「世上沒有免費午餐」,受到鼓勵的人也要鼓勵其他人,所以計劃是「收一張要寫兩張」;同學和老師皆樂於參與,讓愛與關懷不斷傳開去。
溫校長深明看書的重要性,自去年起,將閱讀課由一星期一次變成每天讀20分鐘,更會師生共讀,即班房裏面兩位班主任一齊讀書。另設立圖書分享,老師和同學都有機會分享書籍,推動開卷有益的風氣。
最後,校長提及一本對他影響深遠的書——教育經典著作《教育漫談》,此書能讓他反思教育的本質。溫校長果然時刻心繫如何春風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