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兩時許,校工阿健推門而入。他拿着掃把簸箕,東跑跑西走走,臉上卻竟露出微笑。我跟同事對視,追問是否有好事發生,阿健卻回答:「沒有啊,只是工作多。」學校盛事連連,大家忙得團團轉,這還是頭一回見到有同事含笑談差事。懂得苦中作樂,難道就是笑的力量?
讀《圖解行為心理學》,得知刻意裝笑多少帶來好處。面部回饋假說提出,表情神態影響情感,藉着模仿表情,人的情感可增強可減弱。有個實驗把測試者分成兩組,甲組用嘴橫向咬住筆,乙組則嘟着嘴含住筆,然後讓兩組人看同一本漫畫。結果發現,甲組覺得漫畫有趣的比例較高。原來,這一組咬筆的方式近似笑臉,顴大肌收縮,形成了笑的表情,腦部就產生愉快情緒。
無獨有偶,老友記也在群組說起閱讀心得。《腦癒力》一書直言強顏歡笑可以改變心境,建議柏金遜患者每天練習微笑,擠眉弄眼也無妨,皆因誇張的臉部表情甚至能活化大腦。
十五分鐘過去,阿健推門而出,功夫雖未做完,但微笑的力量卻早已分給大家。
撰文︰何思維
心跳呼吸正常,閱讀寫作照常。
編按︰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