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濟醫院陳耀星小學竟設有「星際教室」,讓常識科老師與學生習天文!這一課「認識太陽」從印象開始,讓學生自由繪畫,然後再認知真正面貌。教師的教學重視「動手做、從中學」,學生自行裝嵌單筒望遠鏡,觀測、記錄現實中的太陽,再發現生命的奧妙其實源自太陽。學校獲優質教育基金資助,築起校內「負氣壓天象廳」,學生坐躺廳內真如置身穹蒼下,於星海浮沉。何璧騏老師深信天文教育也是心的鍛煉。
教師們製作教材也互相配合。未來星際旅行得靠火箭,升空背後有什麼原理?如何利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陳兆東老師引導學生研製、改良「水火箭」,在校園球場發射升空。課程注重學生的動機、投入與樂趣,學物理兼有創意。水火箭物料來自生活,升空後又可循環再用。常識科的設計與教學理念,採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專題式學習方法」為基本,以學生為中心建立專題,任務為本;在活潑有趣的氛圍裡,培養主動性、批判思考與解難能力。
常識豐富可養成見識,眼見環境質素差,人是破壞環境元兇。例如,過度倚賴塑膠產品,引致微塑膠等污染問題,迫近眉睫,海洋是受影響的重災區。何穎欣老師特別設計「海洋垃圾專題研習」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愛護地球。過程中,學生化身科研團隊,交流檢討,製造模型小船模擬海洋收集塑膠垃圾,寄學習於志趣。從課題延伸,學生也認識「氣候轉變」影響全球的極端天氣。罕有的高雨量,像2023年「香港流浪狗之家」遇上世紀暴雨,狗場災情嚴重而觸動學生,引發他們研發水浸警報器。學生也有聽聞煤氣洩漏事故,他們希望改進電腦編程,為生活解難。學生小小年紀,從常識科中潛移默化領略人文關懷,甚為難得。
學生研發的優秀作品,教師會推薦參加「創科展」。當然,獎項是其次,有時接受挫敗,努力令自己進步才重要。展覽場上也是社會的縮影,學生多見世面廣結人緣,或可從中思考自己將來的出路,在社會擔當怎樣的角色。
獎項: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嘉許狀(常識科)
學校:仁濟醫院陳耀星小學
得獎教師:陳兆東、何璧騏、何穎璇
撰文︰香港電台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卓越教室》介紹十組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奬的老師及其獲奬教案。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outstandingteachers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