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周六,筆者到香港樹仁大學參加了一個由該校研究團隊主理的「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項目的發布會暨公開講座,獲益良多。該項目建構了人工智能及虛擬實境等創新科技,打破傳統武藝傳播的地域界限,展出的虛擬武術樓,可以讓參加者沉浸式體驗武術空間,仁大的團隊更打造了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讓公眾體驗互動學習。
中華武術是中華傳統文化,一直影響着全世界,「功夫」一詞更令世界各地的武術愛好者着迷,不少人更親自去到中國旅居,目的就是學習中華武術的精髓。
相信不少讀者或與筆者的想法一樣,認為傳統「師傅」的思維肯定較守舊,但發布會上不同師傅的發言反而非常接受以「新媒體」形式去傳播中華武術,其中葉問宗師長孫葉港超師傅直言,同意透過新科技讓更多人接觸中華武術;中國香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主席江沛偉師傅更期望有更多年輕人能夠認識中華武術背後的文化底蘊,代代相傳,十分欣賞樹仁大學利用創新科技推廣中華武術,可算是香港學術界的先河。
中華武術的歷史源源遠流長,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如何接觸功夫?在仍未有電視電影的年代,我們會看武俠小說、看漫畫,其後電視電影的出現,成為中華武術傳播至全世界的重要載體,李小龍及成龍是當中的核心人物,之後有電子遊戲,一些格鬥類遊戲加入了武術元素,我們不只可以看,還可以互動,現今的格鬥類遊戲更真實,遊戲中亦滲入了不同門派的歷史發展。
隨着科技進步,一直在改變的是傳播內容的「載體」,「傳統文化」亦應隨時代改變其傳播的載體。以中華武術為例,現今人人一部智能手機,再想小朋友們看看武俠小說及漫畫去接觸中華武術文化,相信大家都認為非常不易;反而利用新媒體讓年輕一代看看什麼是中華武術,中華武術並非「打打殺殺」,繼而引發他們的興趣,再找師傅認真學習,才能更好地說好中華文化的故事。
新媒體發展一日千里,而媒體只是傳播資訊的載體,新一代的年輕人成長於新媒體時代,傳統文化只有追上新媒體的步伐,才可以讓新一代的年輕人接觸得到,否則只會被漸漸忘卻,而今次由助理副校長李家文博士帶領的樹仁大學研究團隊,正正做了一個非常好的示範。
撰文︰Fred
大專新聞及傳播學兼職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