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的名詩(五)︰戰場上的詩歌

2025年03月17日 星期一

 

#學術瑰寶#

面對人生艱苦戰役,我們應該如何自處?讓我們閱讀《橋上的賀拉提斯》(Horatius at the Bridge, 1842),看看這位古羅馬英雄可否為我們帶來一些啟迪。

《橋上的賀拉提斯》是英國男爵詩人湯瑪士.巴賓頓.麥考萊(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的名作,收錄在《古羅馬詩篇》中。詩中描述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羅馬共和國的英雄賀拉提斯(Horatius Cocles)如何獨自守衞台伯河上進入羅馬的唯一通路——蘇布裏西烏斯橋(Pons Sublicius)的橋樑,擋下數千伊楚利亞(Etruria)騎兵和步兵攻入羅馬的故事。當時,賀拉提斯站在橋頭,看着敵人逼近,他大聲命令士兵把橋砍斷,並宣稱他和另外兩人會阻擋住敵軍。

在《黑暗對峙》(Darkest Hour, 2017)這齣電影中,奧斯卡得主加里.歐文(Gary Oldman)飾演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一角,搭乘地鐵前往議會大廈參加會議的場景中,亦朗誦了這首詩。1940年5月10日那天(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對倫敦進行空襲,導致交通癱痪。為了避開交通壅塞,邱吉爾選擇乘坐地鐵,這個決定成為歷史轉折點。這一場景搬上了大銀幕,呈現在電影《黑暗對峙》中。邱吉爾與倫敦地鐵的市民平起平坐,討論戰役對策,並朗誦出這段勇敢的霍拉修斯(Brave Horatius)的詩句:

Then out spake brave Horatius, 勇敢的霍拉修斯,
The Captain of the gate: 那扇閘門的統領發言道:
‘To every man upon this earth 「無論是世上任何人,
Death cometh soon or late. 死亡遲早會降臨;
And how can man die better 那麼,人的死亡怎樣才有價值?
Than facing fearful odds, 面對可怕的厄運,
For the ashes of his fathers, 為了他祖先的骨灰
And the temples of his Gods, 和為了眾神的殿宇,
‘And for the tender mother 還有為了那溫柔的母親,
Who dandled him to rest, 曾哄他入睡的母親,
And for the wife who nurses 以及為了那孕後的妻子,
His baby at her breast, 那把孩子抱在胸前哺乳的妻子,
And for the holy maidens 還有為了那些哺育
Who feed the eternal flame, 永恒之火的神殿聖女,
To save them from false Sextus 我得拯救他們脫離虛偽的塞克斯托斯
That wrought the deed of shame? 以免他們蒙受恥辱。」

這段詩句表達了對於奉獻與信仰的堅定,描繪了勇敢面對困難和挑戰的氣魄。加里.歐德曼在電影中的演繹,以及這首詩的激昂詮釋,為觀眾呈現了一場關於勇氣和奮鬥的感人時刻。該片最終定義邱吉爾為「把英語文字武裝起來,變成士兵送進戰場」(He just mobilized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sent it into battle)。通過這樣的表達,觀眾深刻感受到了歷史人物那股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對於自由和信念的捍衞。

 

撰文︰曹穎寶博士
香港恒生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曹穎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