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社交情緒學習:攜手塑造品格與未來

2025年03月26日 星期三

 

近年來我們經歷了疫情帶來的重大改變,在今天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如何照顧好我們的情緒、維繫良好的人際關係,作出負責任及正確的決策,成為每個人迎接未來的重要課題。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深知學生在成長路上所面臨的挑戰,並需要智慧、信念及愛心來引導他們的學習與成長。

疫情與轉變:從遠距離到真實連結

在疫情期間,遠距教學雖帶來很多的便利,但也使師生之間,以及同儕之間的實際交流大幅減少。不少學生因此感到孤獨與壓力,情緒與心理上受到影響。作為老師,我們不僅關注課業成績,更細心留意每位孩子的情意變化,努力在回歸現實生活後,透過課堂與各種活動重建那份溫暖的人際連結,讓學生們感受到來自學校、家庭與社區的共同支持與鼓勵。

面對人工智能:保持人情味的重要性

人工智能正迅速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為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無論科技如何進步,真正溫暖人心的是那些充滿情感智慧與同理心的互動。當我們在探討「哪些職業不會被人工智能取代」時,答案往往指向那些需要人際情意互動與創意思維的領域。正因如此,老師在校園裏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社交情緒能力,並以真摯的關懷幫助他們建立獨特的人格魅力,這正是我們面對未來挑戰時最寶貴的資產。

社交情緒學習的五大核心能力

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社交情緒學習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核心能力包括:

●      自我意識:幫助學生認識並了解自己的情緒與需求。

●      自我管理:指導學生學習如何調整情緒,保持冷靜面對挑戰。

●      社會意識:培養學生對他人情感的敏感度與同理心。

●      人際關係技巧:鼓勵學生積極溝通、合作,從而建立穩固的信任關係。

●      負責任的決策:引導學生在各種情境中做出理性且關懷他人的選擇。

實踐案例:螢亮計劃塑造學生品格

以李宗德小學推行的「螢亮計劃」為例,這項計劃融合了正向教育、班級經營和夥伴同行計劃,讓學生以行動實踐正向品格時,都能從老師、家長及同伴那裡獲得真摯的認可與鼓勵。這些實踐,包括同學對個人美德的實現,關懷他人,表現同理心等。老師們細心地在每位學生的《螢亮手冊》上蓋上印章或簽名,這不僅象徵著對學生的行為與美德的肯定,更傳達出老師對學生成長的關懷和期待。每一次的讚許,都是老師用心灌注的愛心與鼓勵,讓學生在充滿關懷的環境中學會面對挑戰、發揮創意。

結語:攜手師生,共創充滿溫暖的未來

在這個數位科技與人工智能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更應堅守「人與人、心對心」的真實連結。老師們與學生共同努力,不僅在知識上相互成長,更在情意上彼此支持與照顧。透過社交情緒學習,我們不僅培養出能應對未來挑戰的人才,更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與同學之間的溫暖關懷。相信只要師生攜手前行,未來將是一個充滿希望、愛心與創造力的美好世界。 

作者簡介:

吳倩儀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助理校長

吳倩儀老師擁有超過二十年教學經驗,現為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助理校長,負責學生發展事務,包括品格教育、生命教育、服務學習及領袖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