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微藻發光時鐘解失眠之苦 中五女生硬撼全球創科精英

2025年03月27日 星期四

 

「手機成癮」已成全球危機,睡前最後一件事、醒來第一件事,往往都是對住手機,睡眠質素堪憂!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下稱靚中)中五學生王鑫瑶,發明了「微藻發光時鐘」,有助解決手機引起的失眠之苦。

王鑫瑶的發明源於父母的苦惱,父親打鼻鼾影響家人,失眠媽媽常開手機看時間,影響睡眠。到底,王同學如何透過「Green Sleep」(綠色睡眠器)解決父母的睡覺問題?

「Green Sleep」即床頭生物空氣淨化器,是王鑫瑶聯同其他同學的集體創作,原理是透過小球藻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從而改善睡房的空氣質素。不過,對王同學而言,它還有「時鐘」功能,提示主人醒來的時間,將來還會加入響閙裝置,一部機具備三大效能。

原圖

王同學的發明集空氣淨化與時鐘功能於一身。(吳楚勤攝)

從父母需要出發

「失眠人士經常突然醒來,想知是否夠鐘起床,於是拿出手機查看,這樣更影響睡眠。所以,Green Sleep有兩盞燈,到設定時間會慢慢亮起來,提醒你要起床啦!」王同學說,她之所以產生這個創意,完全出於父母的切身需要。

「爸爸打鼻鼾很大聲,好容易吵醒媽媽。這個發明使空氣清新,減輕爸爸的鼻敏感。此外,媽媽半夜醒來,只要看到那盞燈未亮,就能馬上安穩再睡。」王媽媽屬家庭主婦,王爸爸是一名電工,在爸爸耳濡目染下,王鑫瑶習慣在生活中解難。

「小時候看他連接電線覺得很神奇,兩條搭在一起就亮起來。打開看到裏面的線路是如何設計,亦十分有趣,後來我在學校學過金工。」王同學說。爸爸屬於寡言之人,卻身體力行,示範如何解決家居大小問題,這與創科的解難精神,相互吻合。

「爸爸很擅長做事,默默以身作則,我從旁觀察、學習。在物質上,我有任何需要,他不會拒絕,更不認為浪費金錢,總是放手讓我去試。雖然平時話不多,然而偶爾一兩句話,往往讓我很溫暖,每次出賽前,他都會說:『阿女,加油啊!』」

在王同學的生活中,媽媽的存在感大一些,畢竟她負責一對女兒的起居飲食。「媽媽很惡,同時也很溫柔。指導功課時相當兇,陪我聊天時卻非常溫柔。」她很享受與媽媽談天,從校內日常到做人處事,「她會詳細分析,讓我考慮是否繼續做。」

累積數十個獎項

成長路上有父母同行,王同學在靚中走過不凡創科路,去年底出席巴黎的Women In Tech APAC Summit & Awards 2024活動。該世界性大獎由全球七大洲的女性參加,亞太區有千多人獲提名,其中不乏創科界精英,王同學以學生身份脫穎而出,成為首位香港中學生贏得Aspiring Teen Award,殊不簡單。

原圖

去年底,王鑫瑶遠赴巴黎出席Women In Tech APAC Summit & Awards 2024活動。(受訪者圖片)

王鑫瑶從中四開始參加發明比賽,起初對編程並不擅長,結果在組員鼓勵下跨出一大步。「中三曾參加人工智能車項目,發現自己一竅不通,感到沮喪。但隨後覺得既然努力已久,沒理由什麼都沒做成就輕言放棄吧?最後在同學和老師鼓勵下,才有今天的成績。」

她參加不同創科比賽,目前已是校內代表人物,擔任創新技術學會副會長、STEAM學生大使等。王鑫瑶這次得以獲獎,並非因為單一發明,而是長時間參與創科活動。先後獲得2024曼谷國際知識產權、發明、創新及技術博覽會銅獎、大灣區人工智能Edge級方程式比賽(香港區)季軍、2024 KYIO4i韓國青少年奧林匹克金獎等五十多個獎項。

雖然征戰經驗豐富,她不諱言出現過許多緊張場面。「馬來西亞那次決出亞太區冠軍,當時因為太激動,竟然不小心把獎座掉到地上,結果崩了一角;之前在泰國接受評委面試時,因缺乏經驗導致表現失準。」她笑着說。

「評審會對我的發明提出質疑,找出很多漏洞,比如如何打理微藻等。整個面試大約半小時,必須用英文作答,我一度被問得啞口無言,幸好有老師協助才過關。那次真是難忘的經歷。」她在創科過程中,充分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王同學目前是校內創科大使,經常教導師弟師妹,自小照顧妹妹的緣故,培養了她的耐性,曾經希望將來做化學老師。「我一直喜歡小朋友,樂於教妹妹做功課。很多人不愛與人交流,我卻非常喜歡溝通,哪怕只是吃飯坐在一起的人,我會自然聊起天來。」

「媽媽在我去馬來西亞之前,跟我聊了好久,叫我放鬆心情,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一定要保持良好心態。雖然這些話實際作用不大,可是給我很大支持。」雖然王鑫瑶最後在巴黎無緣獲獎,卻度過難忘的花都之旅,並下定決心,將來走創科之路。

對於學校的悉心栽培,她十分感恩,希望讀小四的妹妹,將來也能加入靚中大家庭。「學校提供極多創科活動,如果她未來入讀,我一定鼓勵她參加這些學會。妹妹就讀的小學有些STEAM課程,我亦鼓勵她參加,不斷提醒她不要退縮,別因為遇上困難就放棄不做。」

原圖

身為學校創科大使的王鑫瑶(中),與組員出席不同比賽,碩果纍纍。(受訪者圖片)

老師爆初中儍勁

對一路同行的老師而言,王鑫瑶又有哪些過人之處?「她最大優點是願意嘗試、聰明、有信心。我記得中一二教她科技科時,她經常儍笑,說自己真的不懂。後來有些活動找她幫忙,比如做義工等,她才慢慢產生興趣。」指導老師陳瑋麟說。

原圖

陳瑋麟老師(左一)和劉世蒼校長(左二)都是王鑫瑶(右二)的伯樂。(吳雄攝)

「參與AI汽車設計比賽時,她不太擅長機械部分,但也樂意去玩。一些其他創科活動,她逐漸上手,慢慢有服務學校的心。她本來的志向是成為老師,因此,她不光努力去學,都主動教導別人,這是她最大的特點,很值得讚賞。」陳老師繼續說。

此外,王同學既親切又有耐性,陳老師讚不絕口:「她各方面都非常優秀,待人接物有親和力,我們最開心的是學生在校園裏找到自己的方向。」陳瑋麟安慰地說。

還有一年王鑫瑶便要考DSE,不得不暫時放下創科,用更多精力備考。2月中旬,靚中舉行聯校綠色創科展覽,她作為學校的代表人物,出現在不同崗位,從禮堂到攤位都能發現其蹤影。可見,學校悉心栽培出這一名「創科新女性」,她也不忘服務學校。

原圖

巴黎之行讓王同學堅定走創科之路,她原本希望做化學老師。(受訪者圖片)

記者第一次訪問王鑫瑶是在她的巴黎之行前,再次見面是聯校展覽之時。只見她來去匆匆,對於無緣「世界冠軍」看得淡然,「對手太出色了,自己心服口服!明年升中六了,要專心備考;不過,經過巴黎之行,我更肯定要走創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