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真光中學附屬小學暨幼稚園 藝術與腦科學 激發小孩潛能

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如果說一間幼稚園內正舉辦藝術名家展覽,應該讓許多人意想不到。

香港真光中學附屬小學暨幼稚園(下稱真光中學幼稚園)素來深受家長歡迎,它與香港真光中學及香港真光中學小學部使用同一校舍,所以早前由真光中學第三年主辦的藝術展覽,令幼稚園學生也可體驗被藝術氛圍環繞的美妙感覺。談起這方面,楊凱琪校長眉開眼笑。

除了大力推動藝術教育,腦科學課程亦是真光中學幼稚園的教學重點之一,文理科雙管齊下,幫助小朋友全面發展。

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名聲響亮,世界各大城市也能見到她的藝術品,其波點作品尤其著名。原來要欣賞草間彌生的創意,除了逛藝術館、博物館外,去學校亦可以,就像真光中學前年第一次主辦藝術展覽時,以草間彌生為主題,讓學生能夠近距離欣賞其作品,實在機會難得。去年則是「方召麐作品展」,方召麐是著名畫家、陳方安生的母親,學子能再次近距離一睹大師傑作的風釆。

原圖

校方去年舉辦「方召麐作品展」,方召麐是著名畫家、陳方安生的母親。(香港真光中學網頁圖片)

陳智思「點畫」作品展

今年是「點畫」人生:陳智思作品展。有「公職王」之稱的行會前召集人陳智思原本夢想成為銀行家,卻因病轉走藝術之路,再到投身公共事務,其人生充滿轉折與挑戰。然而,無論身處何方,他始終堅持創新與實驗精神。他的「點畫」正是這種人生態度的體現:每一點都是積累、每一筆都是堅持。觀其作品,不僅可欣賞藝術,也是體會其人生價值觀的過程,獲益良多。學校中小幼學生亦深受陳智思畫作啟發,以「點畫」為靈感進行創作,於展覽中同步展出。

相約楊校長做訪問時,她非常希望能在展期中受訪,可見她對該一年一度的展覽及兒童藝術教育的重視。

原圖

真光中學幼稚園素來重視藝術教育,上月於校園內可欣賞藝術展覽。圖右為楊校長,左為課程主任吳煒儀。(吳楚勤攝)

「我們覺得這對小朋友是很好的一件事,讓他們知道其實在學校都可以做到『博物館』。如帶小朋友去博物館看一些真跡,距離上對他們來說仍然比較遠。不過,在自己學校中就較易控制了,可以近一點欣賞藝術品真跡。」楊校長道。

「我們一直都有推動藝術教育,但說到校園博物館這氛圍,是前年開始的。第一,真的需要有資源;第二,我們遇到社會上一些有心人士,願意借出珍藏,才可以成就這件事,否則頗困難的,因為那些珍藏價值連城,不容易借到。加上運送真跡,有心人也要承擔一定風險,同時無論學校怎樣控制溫度,都跟真正博物館的空氣、濕度等有些分別,所以需要相關人士很願意跟我們分享,才能玉成此事。」

這次陳智思的點畫,與草間彌生的波點元素有點相似,問楊校長小朋友看到會否覺得很有趣及喜歡,她說的確如此。

真光中學幼稚園本身的藝術課程,有名畫欣賞環節,每一個年級會有一些特定的藝術家讓孩子去學習及觀賞,讓他們認識藝術,亦會模仿那些作品。「小朋友創意無限,不像大人般,可能本身已有一些規範給自己。小朋友喜歡畫畫,他們的創意或天馬行空的想法都非常有意思。」楊校長表示,校方一直很重視藝術教育。

小朋友喜歡畢加索

別以為是幼稚園,在名畫欣賞方面就只看看莫奈、畢加索等巨匠的畫而已,校方對此其實非常用心。

「每一個年級主要介紹3位藝術家,這課程由英文老師帶領,老師講解每一位藝術家的生平,例如他是什麼國籍的人、藝術特質和元素等,然後小朋友會仿畫其作品,有些是個人創作,有些以合作形式繪畫。我們完成每一節課堂、每一個主題後,會展示給鄰班看,又或有時候在一些學校活動中展出給家長觀賞。小朋友相當開心,很喜歡跟他人分享。」

讀者猜不猜到幼稚園的小孩喜歡哪位大畫家呢?原來其中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畢加索。

畢加索最著名的特色是人物變形的臉相與五官,這讓小朋友覺得很有趣。「我們會給孩子一些形狀,讓他們拼砌一下自己獨特的面孔,他們非常愉快。」楊校長微笑道。

原圖

同學正模仿莫奈的作品畫畫。(受訪者圖片)

如果畢加索知道現時的孩子仍很喜歡他的畫,應該會十分開心,因為他曾說:「我花了4年時間畫得像拉斐爾一樣,但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

已投身幼兒教育二十多年的楊校長,覺得小朋友開心才能好好學習,所以除了能讓他們樂在其中的藝術教育外,她亦非常重視「遊戲中學習」。

「本身我很着重小朋友的想法,會以他們為中心。不同於大人可以強迫他們去聽書,小朋友一定要開心才行,所以我希望他們在遊戲中學習,當然都要識字,例如去認讀等,但我覺得他們透過遊戲已可學會許多事情,包括一些人際的相處、個人情感、創造力。在玩的時候,他們學得比一節課堂更多;還有我認為專注亦很重要,因為小朋友要專注才聽到一些指令或學習上的元素。」

獲腦基礎學校認證

此外,腦基礎訓練是幼稚園另一相當重視的範疇,校方於2022年度獲得腦基礎學校認證(銀獎)。

幼稚園全部老師都接受了腦基礎訓練,它屬於一些教學策略,好像怎樣教小朋友在課堂裏面專注。當老師掌握了這些技巧時,會清楚怎麼吸引小孩的專注力,令他們留心聽講。

原圖

學校特色課程「腦科學」設有分享時間。(受訪者圖片)

「有時小朋友可能聽書聽得久,開始累了,沒有精神。老師要想一些活動,像大家一起站起來,再問小朋友問題,例如手有什麼用,其實之前也許已在說明手的結構。老師會叫大家走一圈,問一下旁邊小朋友,我們的手的用處,孩子或會說可用來吃東西、拿書包、寫字、畫圖畫……可問3位朋友,將其記下,然後才坐下來。在這過程裏,能幫小朋友醒腦,減少走神情況。」

這些專注力訓練、腦科學技巧,是幼稚園老師透過培訓學會的。該培訓整整用了3年時間,新入職老師亦需要接受訓練。

腦科學除了操練小朋友的專注,也重視他們的參與,希望讓每一位孩子都有均等的發言機會。一般老師提問,例如「這是什麼?」可能只有一個小朋友舉手答,學校想製造機會令人人有份參與。所以情況是,老師問第一條問題,A先答,說給B聽;第二條問題輪到B答給A聽。

「起碼班房裏很多人都有機會回答。最後老師或會請幾位小朋友分享別人跟他說了什麼。這幫助到一些被動或怕醜的小孩,尤其K1的,不是很會答問題、很敢講。但若只是說給同學聽,他的安全感就大很多了。講多幾次,一兩個月之後,他就會很雀躍地表達自己。所以我們K1的語言發展,由孩子入學到學期尾時,分別很大,因為每天的課堂,他都有機會發言,讓其信心增加很多。」

楊校長有一信念:Do your best and let God do the rest。她認為天父經常在我們左右,大家只要盡力,祂一定會幫我們「保底」。她會告訴小朋友,每一件事都應盡力而為,亦會透過一些《聖經》故事說明為何要努力,即使遇到挫敗,別氣餒,只要過了該段時間,我們自然會明白更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