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探測(Remote Sensing)與地理資訊系統(GIS)的跨域整合,已成為現代空間分析的核心技術。透過衞星或航空影像獲取大範圍地表數據的遙感技術,結合GIS的空間數據管理與可視化功能,形成「數據採集—分析決策」的完整技術鏈。此技術組合可監測土地覆蓋類型、植被動態、都市擴張等關鍵指標,為科學化土地管理提供三維空間決策支持,顯著提升城市規劃、環境監測與資源管理效率。
跨領域應用實例
遙感探測與GIS的結合能被運用於多種不同領域。如在農業方面,農民利用遙感數據監測作物生長情況,評估水分需求,再配合GIS分析土壤健康和水資源分布,從而提高農業生產力。在環境保護方面,這種結合有助監測生態系統變化,並進行生物多樣性評估。在城市規劃中,許多城市利用這種技術分析土地利用變化,以制定更具可持續性的發展策略。這些應用實例均反映了遙感探測與GIS結合的潛力,為不同領域的決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香港棕地管理案例
在香港,遙感與GIS的結合對棕地管理尤其重要。目前,新界的農地,特別是在東北和西北地區,大多數用作露天貯物場、倉庫,以及其他工業或鄉郊工作場所,這些土地簡稱為「棕地」。棕地的土地使用效率普遍較低,同時存在土地用途不協調等環境問題。
通過遙感探測,規劃師可以獲取棕地的位置和狀況,了解這些土地的使用情況和現有環境,然後利用GIS進行空間分析,評估其再開發的潛力和可行性。此外,GIS能夠整合社經數據,以協助規劃師分析當地居民的需求,從而制定相應政策,改善和促進棕地的有效利用,減少對新開發土地的需求,達成更可持續的城市發展目標。
未來,隨着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香港亦可在遙感探測和GIS結合應用方面探索更多的可能性,遙感數據可用於進行更深入的分析,結合大數據分析,可更好地理解土地使用的變化及其影響,從而制定更具前瞻性的管理策略。除了遙感探測外,GIS亦可結合其他技術,如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IM),實現智慧城市的願景。透過這些空間技術的整合,香港將能夠更好地應對城市發展的挑戰,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