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觀戲有感

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戲劇教育不能只說不做,在課堂以外的實踐也同樣重要,回想起2023年的秋天,學校同工邀請我隨隊到新光戲院大劇場看李居明編撰《小平你好》的首映,讓我一窺新派粵劇的風貌。不過,說來慚愧,我是首次到新光看「大戲」,自然有不同於以往觀賞過的京劇、舞蹈歌劇、木偶劇等劇種的體驗。

現場幾乎座無虛席,就我所見大多是銀髮族,他們都好奇身旁多了一些像我這樣的年輕人,猜測我們或是因為《粵劇特朗普》好評如潮,所以再次被類似的劇目吸引進場。《小平你好》共分八場,每一場都有板斧讓「新手觀眾」即使對着這齣長達三個小時的粵劇,也不覺有悶場,而且呈現粵劇唱、念、做、打的功架。例如在纖幼的桌腳上(類似梅花樁)比武、「蜈蚣彈」、粵劇唱腔;還加入川劇變臉、現代劇場等元素,例如:兒歌(《打開蚊帳》)、時代曲(鄧麗君的歌曲)、現代舞蹈等。當然,少不得的是搞笑「場口」,如陳鴻進反串戴卓爾夫人與飾演鄧小平的粵劇大老倌龍貫天互懟的場面,是全劇最引人發笑之處。不得不提,當龍貫天和飾演周恩來的新劍郎出場時,現場觀眾隨即掌聲雷動,而且偶有歡呼,可見兩位實是魅力沒法擋。

選材上以鄧小平為主角相當聰明,可借用其「三起三落」不凡的人生經歷編排章回;每一回先用投映布幕的文字交代該回的故事大要,再用「數白欖」的形式交代劇情背景,演員能歌善舞,既能彈奏琵琶,也能拉奏二胡;龍虎武師身段亦佳,在台上連續後空翻、側手翻、旋轉也不會暈倒,使文戲武戲,連成一氣。

另外,劇作善用食物穿插情節,例如牛角包、豆漿、茅台、紅薯等,使劇情互相呼應,更顯張力。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龍貫天「角仔」喻一角兩制(「一國兩制」),以芝麻象徵資本主義、豆蓉象徵共產主義,妙極!在謝幕環節,李居明宣布新光戲院計劃可以延續租用予劇團,意味新光有望繼續保存,傳承中華文化。

 

撰文︰施勁超
九十後中學教師,香港詩人,近年有意結合課程,在校園致力推廣閱讀與創作。曾獲青年文學獎等新詩組獎項,著有詩集《行走的姿態》(石磬文化,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