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小學】STEM教育培養:迎接廿一世的挑戰

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廿一世紀是充滿挑戰的未來,學生需要有創造力和解難能力的終身學習者,應對未來的挑戰。作為教學者需引導學生如何用批判思維探索問題,並以創新思維結合各種知識及技能去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解難能力。 

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小學(下稱「嶺南同小」)近年一直貫徹自2021年提出的宗旨「讓每個學生閃耀」,更以此作為增加學生自信,培育學生成材的目標而規劃多元課程,安排豐富學習活動,讓學生享受充滿驚喜的學習歷程。

建構多元平台,讓學生成為天才

每一個學生的獨特之處各有不同,擁有的潛能也不同。為此,嶺南同小在課程中融入多元的STEM元素——從建構三維虛擬世界的「Cospace」、翱翔天際的無人機編程,到智慧家居與人工智能的實務應用,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受科技多變的趣味。學校自2023年開始成立「STEM拔尖隊」,為學生搭建競技與成長的舞台。透過參加不同類型的STEM比賽,為學生提供更多發揮潛能的機會,而同學亦屢在不同舞台上展現才華,發揮所學。學校每年均設有STEAM Fun Day及校園開放日,不僅是為了家長了解學生所學,更是點亮學生光芒的璀璨舞台。老師們會精心挑選學生作品,邀請小創作者們站在自己的作品前介紹,為學生提供發光發亮的機會。

一切從心出發,陪伴踏上學習路

在學習的路上老師的角色是「啟發者、陪伴者」,學生在學習STEM的過程需要不斷嘗試,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老師需要在整個過程中給予時間陪伴和耐心啟導,學生必需親自感受和了解問題,把經驗累積,從錯誤中學習。

最近於無人機比賽中,學生需要現場量度障礙物距離,並運用編程令無人機穿越障礙物,在通過最後關頭因距離計算失誤而失利。他們沒有慌亂,冷靜討論、修正數據。當無人機終於穿越終點線,掌聲響徹全場,學生最終榮獲亞軍。當中獎項並不重要,學生在比賽過程的解難能力和堅毅力,靠著自己課外練習的失敗與嘗試,而非等待老師提供答案的成果,這份從挫折中培養出來的韌性,遠比獎盃更閃耀。

締造學習機會,走出課室觀世界

知識的邊界不應困於四壁之間。讓學生走出課室,拓闊學生的眼界是非常重要。學校每年都會帶學生參加BETT UK英國教育科技博覽,每個隊伍的學生均需要設計一個STEM作品,並於科技博覽中展出及講解。英國旅程只有一星期,但老師和學生的準備早在展覽半年前開始研究,這個學習過程學生從探索主題、設計概念、開展工程等等,不斷從設計循環中進行學習。同學們的臨場表現,介紹自行發明的「藥物分辨機」、「SEE SEE THE WEEWEE」與「候鳥都市的家」等,均獲得不同國籍的來賓和參展機構讚賞。

結語:以創新為舟,以熱情為帆

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裡,嶺南同小把「讓每個學生閃耀」成為教學態度和習慣,讓學生與世界發展接軌,把STEM教育身體力行,讓師生全情投入,相互陪伴、探索、成長。我們相信,改變世界最強而有效的工具是從心出發的陪伴和正確的引導,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未來世界的點燈人。

作者簡介:

藍啟聰老師 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小學

藍啟聰老師具九年教學經驗,現為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小學資訊科技負責人,負責學校資訊科技發展,包括校內資訊科技基礎建設、電子學習、教師專業發展及學校STEAM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