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的名詩(九):《天涯何處無芳草》的淡淡哀愁

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學術瑰寶#

《天涯何處無芳草》(Splendor in the Grass)是一齣1960年上映的經典影片,由艾利亞.卡斯丹(Elia Kazan)執導,作品背景設定在1928年的美國堪薩斯州。這齣電影不僅講述了青春的愛情故事,更深刻探討了成長中的掙扎、失落與自我認知。影片中反覆出現英國詩人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的一首詩,成為貫穿全片的情感核心,為觀眾展現了一段關於青春、愛與淡淡哀愁的深刻寓意。

故事的主角是高中情侶迪妮(Deanie)與巴德(Bud)。兩個年輕人彼此深愛,常常共度美好時光,享受青春的無限可能。然而,迪妮受到母親的影響,束縛在「模範好女孩」的框架內,拒絕與巴德的關係更進一步。這種內心的矛盾使她在愛中充滿掙扎,既渴望真情,也害怕衝破家庭與社會的束縛。相反,巴德在不斷被拒絕後,變得迷惘,逐步向其他女生尋求慰藉。兩人之間的距離漸漸拉大,愛變成痛苦與煩惱的交織。

隨着劇情發展,巴德與其他人的關係令迪妮日益難堪。一個偶然的機會中,迪妮失控地試圖結束自己的生命,她跳入瀑布,被路過的陌生人所救。這個事件成為她人生的轉折點,她被送入精神病院治療。在醫院裏,迪妮遇到了一位學醫的男病友,兩人逐漸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這段新的體驗為她帶來一線希望,也讓她在苦難中尋找慰藉。

經過兩年六個月的治療,迪妮終於康復回歸日常生活。她的高中好友前來探望,三人一同前往巴德的家。當她面對已組建家庭、擁有孩子的巴德時,心情複雜。迪妮告訴他,她已與在醫院相識的男友結婚,丈夫現已成為執業醫生。此刻的迪妮,臉上顯露出苦澀與尷尬:既有苦笑,又有哀傷,她逐漸接受了不可逆轉的現實。離別的時刻到來,迪妮和好友開車離開,望着巴德的身影逐漸遠去。好友問她是否還愛着巴德,迪妮未有回答,但心中那首華茲華斯的詩,卻在耳畔久久縈繞。在電影的最後,迪妮用詩句表達了對青春的追憶:

"Though nothing can bring back the hour, 誰都不能令時光倒流,
Of splendor in the grass, of glory in the flower,  使草原欣榮,花卉奔放。
We will grieve not, rather find, 然而,我們毋須感傷,
Strength in what remains behind." 要從中汲取殘留的力量。

華茲華斯的詩,總能把人引回到內心最真的心靈深處。曾經青澀歲月的輝煌似乎如夢幻般消散,但生命中的殘存之物仍能給予我們前行的力量。「Throughout the primal sympathy, which, having been, must ever be」,只要那份曾經存在的純真與感動尚存,我們就能在痛苦和失落中找到繼續的勇氣。

 

撰文︰曹穎寶博士
香港恒生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曹穎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