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夏花與秋葉》將於今年書展7月17日至23日於香港青年協會處開售,其後便會發行至書店上架。散文集穿插着我的成長及教學感悟,並於第十屆「青年作家大招募」計劃中獲選,如今新書終於付梓。
首次把散文結集出版,內心既期待又忐忑。感謝香港青年協會的支持,以及編輯團隊、設計師的付出。有些朋友是透過「詩」認識我,可能想不到我的首作是散文。去年有個問題在心裏盤旋:喜歡寫作可以網絡上分享作品,為什麼要出書?我並不想為滿足自己成書,把出版實體書變成單純列印作品的過程。
最初為了教寫作而寫散文。學生能親身聽作者如何布局及表達情感,比起分發一些他們不認識的作者更好;校內作文課堂,我幾乎每次都會陪學生寫寫,教師陪伴下他們學習的鬱悶被驅散,學生們都願意寫作文。他們也發現「作家」並非遙遠的存在,我亦說:「只要寫出來就是作者,每個人都有成為作家的能力。」有些學生更會因此燃點起創作的火苗。在中學任教時,總熱中於幫助學生投稿,於是,想到既然寫了散文便把自己的作品一同寄給《中學生文藝月刊》。後來關夢南先生開設「教師隨筆」一欄,我自然而然成為其中之一位教師專欄作家。漸漸地,課堂內外都有被打動的聲音。
到目前為止,回眸成長的腳下盡是歪歪斜斜的步履印子,我想把這些困難公開,告訴大家——
少年,你太年輕了,未來還有無限可能,我也曾包尾,十指有長有短,你定有自己的長處,不要放棄。
家長,你太早下定論了,人生哪有贏在起跑線這回事,我仍舊徐徐步行,世界的跑道很寬很長,讓孩子自行去探索。
老師,你不是孤軍作戰的,仍然存在有心人默默守護和堅持,嘗試讓教育環境變得更好。
詩人,這裏還有人培養讀者,培養下一代的文學審美⋯⋯
這些都是我把散文結集出版的原因,最後使我轉職作大學講師便立刻起行的一個契機是一本叫《悄悄話》的書,那是17位「banana」贈送的紀念品,裏邊寫滿少女心事,教我珍而重之。她們有這樣的毅力,當然我也不能被比下去,《夏花與秋葉》就此結果。
這本文集用語簡樸,校閱時發現行文有兩個較明顯的特徵。我很喜歡提問,書中用了不少問句,也許與我的稚氣有關。生活中我也喜歡提問,有次乘地鐵途經中環站,忽然被觸動到神經到網上發問:為什麼有中環、西環卻沒有東環?有網友用心解釋這與香港「四環九約」的歷史有關,並介紹了相關文獻。另外,我處於不解之年,世界於我尚有太多太多未決的問題,如你看見我的提問也被觸動,不妨一起思考,像那名網友告訴我答案。
《夏花與秋葉》書中將內容分為「夏花」、「秋葉」,並以花葉的各個階段分為六小輯,雖然書中沒有根據時間來排序,但細心的你定會發現文章屬哪一時期。讀畢本書,如有任何感想,歡迎來郵分享,我會回覆你的。
希望你喜歡此書,願你生如夏花。
撰文︰翟彥君
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系二級講師,著有《夏花與秋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