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特工隊:最終清算》——從「生化危機」到「心化危機」

2025年07月21日 星期一

 

#師前影後#

每逢《職業特工隊》系列上映,我總期待「湯佬」如何突破極限,帶來一幕幕特技場面。這次入場,不看預告,意外地發現電影由「強大特工解決生化危機」的傳統套路,改為關注「心化危機」——假設人工智能(AI)失控,會如何損害人類安危?

警世寓言:AI危機下的倫理與人文反思

電影以The Entity——一個擁有自主意識、能夠操控全球資訊網絡的AI作為反派,嘗試帶觀眾進入AI威脅與挑戰人類社會的電影世界。The Entity AI不受任何國家或個人控制,能夠模擬聲音、竄改影像、破解身份認證,甚至引發國際危機。The Entity不僅僅是工具,更是具備自主學習、決策能力的「數碼幽靈」,能操控全球資訊,甚至威脅人類安全,嘗試映射AI在現實世界對網絡安全、數據操控等層面的潛在風險。

雖然電影戲劇化處理,但某程度上與現實呼應:AI已是目前網絡安全、數據操控、資訊傳播等領域中不可忽視的板塊。不同領域的專家都在討論AI對人類未來的影響。甚至不少專家指出,雖然現實中的AI尚未達到完全自主決策的程度,但AI已能在網絡攻擊、語音模仿等方面造成真實威脅。

教育超越技能訓練 強調價值觀與人文精神

電影或可成為人文和公民教育素材,例如與學生共同想像及討論「如果AI真的能控制全球資訊,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什麼影響?我們該如何應對?」等問題,並且補充現實中AI帶來的各項挑戰(如數據隱私、演算法偏見、資訊透明度等),嘗試引導學生討論科技背後的倫理議題。

電影同時嘗試提醒我們,未來社會需要具備分辨資訊真偽、理解AI運作原理的數碼素養。AI時代的教育應強調思維訓練,讓學生學會質疑與分析AI生成內容的可信度。裝備學生學習跨領域知識的能力,期待能夠結合科技、社會、倫理等多元視角解決問題。

未來還有溫度嗎?

經常有人討論:「AI愈來愈進步,會在不久的將來取代教師或教學嗎?」或許,現在我們未有共同答案,但我相信師生之間的人際互動、情感支持與價值引導,是AI無法取代的。為免容易陷入「技術至上」迷思,人文教育強調的同理心、倫理判斷和人文價值,是教育學生成為有溫度、有擔當的公民的好方法——最起碼,主角伊頓.亨特做了一次示範。

 

撰文︰杜展周老師
中學歷史科教師
深信人的價值,深信教育存在不同可能

 

「師前影後」專欄文章由人前是教師,人後是流行文化影視作品的老饕輪流執筆,希望分享觀影心得,融入教育生涯之中。

#杜展周# #電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