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正向思維

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學術瑰寶#

培育正向思維,使大眾具備健康的心理,成為香港以至全球非常緊迫的問題。根據調查,全球年輕人的心理健康惡化,已經到了危險的邊緣,無論是財富差距、房價高企、社交媒體對人的負面影響等,都使我們面對此前未有的挑戰。近年,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推行正向思維活動計劃,發展香港青年的正向思維,使他們能身心健康,並發展團體意識和抗逆能力。

事實上,大量文學文本皆有助讀者發展正向觀念,例如清代浦起龍就在《讀杜心解.讀杜提綱》中說明讀杜甫詩的好處:「性情自然誠愨,氣志自然敦厚,胸襟自然闊綽,精神自然鼓舞。」又如筆者十分喜愛的《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港島民生書院嚴志成校長即以該書「失敗中的勝利」,視之為「努力嘗試」的正向表述。樹仁大學伍鈞鈞博士專注於中國文學的正向教學,指出閱讀有助我們建立自信和幸福感;司馬遷、杜甫、蘇軾等人的文字能讓我們反思,使我們肯定自身的價值,或者逆向思考,把養病看作療養身心的機會。

許多文學家遭遇人生的逆境,即使一時無法改變現狀,他們也都通過書寫釋放負面情緒,或發掘現狀中的樂觀一面。閱讀這些文本,能使我們建立正向思維的意識,能讓我們在挫折以後重新起步,迎接更好的將來。

 

撰文︰黃自鴻
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曾任中文榮譽文學士課程課程主任。

#黃自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