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同工們一般會申請外遊。旅遊太累,不是我首選的「充電」方法,但難得有好友相邀,加上難得天公造美,只好「捨命陪君子」到坪洲半天,遠離俗事,放鬆身心。
我們甚少到離島遊歷,彼此都是第一次踏足坪洲(聽聞香港詩人飲江也居於小島上)。早上從中環六號碼頭乘搭快船,半個小時內便到達坪洲碼頭。一上岸,陽光熱情地招呼我們,我們馬上塗上防曬液,貼上防蚊貼,在「歡迎蒞臨坪洲」的雕塑前打卡留念。坪洲其實不算太大,我們以市政大廈為中心(旁邊還有唯一的大型連鎖超市),從坪洲碼頭出發沿着海濱向「南丫島三枝香」方向走,感受坪洲的自然風光,交換彼此的近況。沿途看到石墩上放着幾個注滿水的透明膠碗,幾隻雀鳥停駐喝幾口水,然後再度飛翔,令我聯想起童年玩得大汗淋灕時,母親喚我過來擦汗、喝水的情境。四周的環境幽靜,適合隱居遠離城市的繁囂。我們再往前走,發現某間屋前豎立一支橫竿,竿上懸掛幾條正被太陽暴曬的鹹魚。
「欸,海上那些銀閃閃的是魚嗎?」「那些鳥也像漁夫一樣在捕魚嗎?」我們頂住陽光,忽然想起我們的學生,感慨地說:「我們的學生,未必會隨我們到這種缺乏娛樂的地方遊覽。」如今北上消費已成常態,學生們即便在閒暇出外也會選擇北上,皆因花款多、價錢平、服務佳,這也可以理解。然而,本地也有許多我們未曾踏足的好去處,只要我們願意跳出舒適圈,多嘗試多探索,便會發現「香港真係好靚」。
幾乎走至盡處,我們中途折返,轉進永興街。球場附近有一家舊式酒樓,門外正擺賣海味等乾貨。友人本想一嘗網上推薦「祺森」的蝦多士,怎料店家「放大假」,我們只得退而求其次,光顧「金源冰室」。餐廳的裝潢較為簡樸,大塊玻璃窗上貼着暗色的玻璃紙隔熱。員工人數不多,似是家庭式經營,據說已有三十年的歷史。我點了一客公司炒烏冬、一杯凍朱古力,烏冬尚有鑊氣,而朱古力則比不過品香樓那杯冰凍濃郁。
我們大快朵頤過後,來到附近的皮革廠。穿過布滿各色塗鴉、單車輪胎和舊式手機的「打卡牆」後,我們看到兩桌麻雀。同行的友人說:「在坪洲,所有事物都可以用來『打卡』。」轉入秘密花園,花園外有幾隻活生生的烏龜在石頭上乘涼,中心是一大堆堆疊的白色膠凳,貌似當代藝術館裏的展品。我們「打卡」後便退出花園,打算前往大利島看烏龜石。途經已結業的坪洲戲院,附近還擺放着銹漬斑斑的電影膠卷放映機,再往前走,是二級歷史建築——坪洲公立志仁學校。校園現已荒廢,外牆有藝術家繪上「大中國火柴廠」的貓貓壁畫,記錄這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沿着寶翠灣一號的外圍走,很快便到達通往大利島的橋,橋上有幾個用以監測水流的水文站,也有釣客設置魚竿釣魚。在橋上遠眺烏龜石,會有一種烏龜緩緩爬向大海的錯覺。我想,在漲潮時,大概會看到烏龜在水中暢泳吧!回程時,我們特意繞到南灣書店(島民空間),店內特設售賣「島民」文藝工作者出版的書籍和明信片,為在靜美的小島更添文藝氣息。
撰文︰施勁超
九十後中學教師,香港詩人,近年有意結合課程,在校園致力推廣閱讀與創作。曾獲青年文學獎等新詩組獎項,著有詩集《行走的姿態》(石磬文化,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