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壓縮的教學詩篇:為教育留白

2025年08月27日 星期三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知識的獲取變得前所未有的便捷,教育現場卻似乎陷入了「多即是好」的迷思。課程表塞得滿滿當當,作業堆積如山,無止盡的評量像一場永無休止的馬拉松,使學生喘不過氣,也令教師身心俱疲。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教育,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嗎?

真正的教育,並非填鴨式的知識灌輸,不應是機械化的記憶與重複,而應是引導學生探索、思考、成長,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熱情。適度的「減量」,才能令教育回歸本質,讓學習成為一件快樂而有意義的事,讓教育的詩篇,在留白處,綻放出最美的意境。

時間精釀系統:慢工出細活

好的葡萄酒需要時間醞釀,才能散發出馥郁的香氣;好的教育也需要時間沉澱,才能孕育出豐碩的果實。如同釀酒師精心挑選葡萄,控制發酵時間和溫度,教育持份者需要重新審視課程內容,去除不必要的冗餘,把時間聚焦在核心概念上。這並非偷工減料,而是精益求精,如同雕刻家去除多餘的石料,才能展現作品的精髓。精煉的課程設計,不僅能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識,建立更完整的知識體系,更能令教師有更多時間與學生互動,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提供更個性化的指導,從而真正提升教學品質。時間的減法,是為了讓學習更有效率,讓知識的吸收更深入,讓教育的影響更深遠。

心智節流工程:化繁為簡的藝術

教師的心智如同電腦的中央處理器(CPU),需要處理大量的資訊,安排教學進度,批改作業,還要應付各種行政事務和突發狀況。過多的資訊輸入會導致超載,影響教學效能,甚至引發職業倦怠。因此,教師自身需要學習「斷捨離」的藝術,把繁雜的教學事務簡化,區分輕重緩急,設定優先順序,專注於教學的核心目標。例如,可以利用科技工具輔助教學和管理,簡化一些重複性的工作;也可以定期反思教學方法,尋找更有效率的教學策略。透過有效的「心智管理」,才能避免被繁雜的事務淹沒,保持清晰的思考,避免職業倦怠,保持教學熱情,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與學生的互動和教學研究中。

關係留白藝術:呼吸的空間

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心靈的交流,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在師生關係中,留白是必要的,如同音樂中的休止符,能讓旋律更加動聽,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讓他們自主學習,探索自己的興趣,發展自己的潛能。不急於填滿學生的時間,而是引導他們學會時間管理,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享受生活的樂趣。同時,教師也需要給予自己喘息的空間,適時放鬆身心,才能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教學,與學生建立更良好、更融洽的關係。留白,是為了令關係更健康,更和諧,讓教育的過程充滿溫暖和關懷。

減法哲學的實踐:以退為進的智慧

減法並非消極的退縮或不作為,而是積極的選擇,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智慧。透過減少不必要的負擔,教師才能把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更大的價值。在教學中實踐減法哲學,需要勇氣和智慧,需要不斷地反思和調整。需要思考的是:哪些知識是真正重要的?哪些活動是真正有意義的?哪些評量方式是真正有效的?只有不斷地追問和探索,才能找到最適合學生,也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實踐減法哲學,才能讓教育回歸本質,讓學習成為一件美好的體驗,讓教育的成果更豐碩。

教學減量:溫柔的教育革命

提倡教學減量,並不是要降低教育標準,更不是要放棄對學生的高期望,而是一種理念的革新,是對教育本質的反思。透過時間精釀、心智節流和關係留白,打造一個更輕鬆、更有效、更人性化的教育環境,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探索中成長。這是一場溫柔的革命,它並非一蹴而就,需要教育持份者不斷地努力和探索,也需要學生、家長,以及整個社會的共同參與,才能真正實現轉型,走向更美好的教育未來。

結語:留白,讓教育呼吸

減量不是降低標準,而是提升效率;不是放棄追求,而是更專注於目標。讓我們擁抱減法的智慧,為教育留白,讓教育呼吸,讓學習充滿活力與希望。在留白處,看見教育的無限可能,讓教育的詩篇,在簡約的音符中,奏出最動人的樂章。

 

撰文︰澳門石排灣公立學校教師羅宇順
我單純的相信,愈努力的人愈幸運;而幸運的是,我能夠在教育工作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