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

2025年09月04日 星期四

 

「你行開咩style?」「你做好人,我做醜人。」這是我的「好拍檔」C的開場白。第一次當班主任,心情難免緊張,但她的存在、老練的口吻,使我非常心安。人們常說,出門遇貴人,她可說就是我的貴人了。第一次看見C,我便倍感親切,或許是因為她的「vibe」很像我的中學班主任,這是我從未對她說過的。

C是人際關係專家,與同工和學生打交道都能面面俱圓,這是我要學習的。有時她會裝出兇巴巴的樣子訓示學生,其實她很喜歡笑,但有些學生受不住她的性格,覺得她「神經質」,其實她是一位很暖心的教師。回想幾年前我還是初出茅廬,校長K常提醒新入職的教師——至少看起來要有教師的樣子。

這幾年,我一直在扮演教師這角色,而且愈來愈「入戲」,有時甚至會忍不住像父母一樣嘮叨,但我還是很堅持不說「為你好」這三字,因為我覺得「為你好」有一種很「大石砸死蟹」的家長權威感。我不想成為「製模機器」,學生們有他們要走的路。「責任」二字把我重重壓住,令我不得不見證他們成長。

我在校園的「角色」是「詩人」(或「作家」),聽說某位同工知道我曾出版詩集《行走的姿態》,於是在教授知識份子的課題時,以「詩人」介紹我。自此,「詩人」之稱在校園不脛而走,我既有被稱為詩人的尷尬,也有一絲竊喜。

 

撰文︰施勁超
九十後中學教師,香港詩人,近年有意結合課程,在校園致力推廣閱讀與創作。曾獲青年文學獎等新詩組獎項,著有詩集《行走的姿態》(石磬文化,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