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新片如潮,正當苦思該與大家分享哪齣電影時,一段偶然滑到的電影片段點亮了我的靈感——畫面中,一名男孩因在課堂上發出「怪聲」而被教師趕到校長室。就在他低頭顫抖、準備挨罵時,校長卻問他:「你覺得學校是個怎樣的地方?」這突如其來的提問使正準備道歉的男孩愣住了,校長沒有急着批評他的行為,反而告訴他:「學校是用來教育學生、讓學生用知識來改變無知的地方。」接着,他邀請男孩參加當晚的交響音樂會。
音樂會上,男孩的「怪聲」不斷引來同學的側目,演出結束後,校長邀請男孩上台,讓男孩親自上台解釋自己的情況。這是男孩第一次有機會為自己發聲,他的話語起初細若蚊蠅,卻在校長鼓勵的目光中漸漸變得清晰而堅定。當他說完最後一句話,回應他的不是嘲笑,而是全場的理解與掌聲。
校長沒有選擇代為發聲,而是把話語權交還給當事人,這個簡單卻深具意義的舉動,詮釋了教育的真諦:與其為學生創造一個受保護的溫室,不如給予他們表達的勇氣與舞台,讓每個生命都能成為最動人的教材。
短短幾分鐘的片段,不只是電影情節,更是一堂深刻的教育課。它來自電影《叫我第一名》,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一位患有妥瑞氏症的男孩,如何在誤解與排擠中堅持夢想,最終成為一名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師。
教育是一場永不停歇的點燈之旅
校長僅用了短短幾分鐘,便讓全校師生真正認識了布萊德,也讓布萊德第一次體會到「被理解」。這份被理解的感動,令他立定志向:將來也要成為一名真正懂得理解學生的教師。這關鍵的幾分鐘,不僅照亮了布萊德的人生,更點燃了他未來照亮他人的火炬——從被理解到理解他人,從被點亮到成為光芒。
教育的本質,從來不只是知識的傳授,更在於偏見的消弭與心靈的點亮。當教育者選擇以理解代替批評、用對話取代指責,一個學生的生命軌跡便可能從此改寫,並把這份溫暖持續傳遞。布萊德的故事見證了:一個曾經被看見的孩子,終將成為照亮他人的大人——這正是教育最美麗的循環:永不停歇的點燈之旅。
生命中最可怕的不是跌倒而是放棄
儘管擁有優異成績與滿腔教育熱忱,布萊德仍因「妥瑞氏症」這個標籤,連續被24所學校拒絕。然而,他從未放棄,第25次的堅持,終於為他打開一扇門。他用真誠與創意贏得學生的喜愛與家長的認同,更榮獲「年度優良教師」的肯定。
布萊德的故事告訴我們:夢想從來不是坦途,而是願不願意堅持、多走一步的選擇。每個人都會遭遇挫折,但真正重要的,是那份願意一次次重新站起的勇氣與韌性。
擁抱不完美的自己
電影最後,布萊德在領獎時誠摯感謝「妥瑞症」——這位「生命中最好的老師」。正是這段與眾不同的生命歷程,塑造了今日能夠照亮他人的他。
每個人都帶着自己的「妥瑞症」前行,命運給予的配方無法選擇,但我們永遠能決定如何烹調自己的人生——當你開始接納最真實的自我,不再被他人眼光限制,世界就會以更遼闊的姿態向你展開。
真正的強大,始於與不完美的自己和解;真正的教育,是讓每個差異都能找到發光的可能。開學之際,謹以這齣電影與所有教育同仁共勉。教育,不是塑造完美,而是喚醒可能;不是消除差異,而是讓每個不一樣的生命,都能綻放獨特的光芒!祝大家開學順利,願你我都能成為點亮學生心中的那盞燈!
撰文︰林澤麐老師
中文科教師、一個能反覆觀賞同一部電影百千次,仍樂在其中的影視愛好者。
教育如同看電影一樣,都需要按下暫停鍵,細心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師前影後」專欄文章由人前是教師,人後是流行文化影視作品的老饕輪流執筆,希望分享觀影心得,融入教育生涯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