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0走到4.0:香港如何創建科研之路

2025年09月11日 星期四

 

#智SmartCity#

近年來,當人們討論香港的發展困境時,常會提到過度依賴少數服務業的產業結構。然而,回顧這片彈丸之地過去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便會明白這種奇特產業結構形成的原因。

簡單描述香港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的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0時代始於五十年代,當時香港大量人力與資本投入,逐漸建立了紡織、玩具、塑膠和鐘錶等製造業王國,成為亞洲新興工業化地區之一;進入2.0時代,八十年代的香港積極推動金融市場的自由化及國際化,利用自身優勢發展金融、物流及專業服務,迅速崛起為金融中心;3.0時代自九十年代開始,由於本地土地稀缺,資金轉向房地產,這場遊戲持續近二十年,推動了巨大的財富增值。

正是這三個階段,造成了香港奇特的產業結構。

特區政府意識到轉型的迫切性,因此在2022年底公布了《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力圖在科技創新及培育新興產業上追趕,使香港進入4.0時代。

以金融力量賦能創科發展

儘管香港擁有一定的科研實力和人才,尤其有五所全球排名前百的大學,但要成為大型科研企業的孵化基地,仍有距離。與之相比,深圳的科創數量已是香港的十多倍,更不用說中國其他地區或亞洲周邊的科創力量。因此,在思考香港在科創上的定位時,必須充分利用自由港的優勢和多年積累的金融發展成果。

身為重要的對外窗口,香港必須發揮「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助力內地科創企業出海,並吸引全球資本投資中國的科技資產。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電動車、機器人、無人機及智慧型手機等領域已經發展成熟,部分產業甚至超越了國際水平,這對全球投資者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香港正好能擔任融資及開拓市場的重要角色。

低空經濟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當然,也有一些科技適合在香港發展,例如金融科技。近年來,特區政府積極開發低空經濟。今年3月,政府公布了低空經濟「監管沙盒」首批試點項目名單。美團旗下專注無人機配送服務的Keeta Drone,於6月6日正式開通香港首條常規航線,顯示低空經濟可能為香港帶來新機遇,促進經濟及各行各業的發展。

中國民航局預測,到2025年,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突破1.5兆元。當地也陸續有不同集團投資於飛行車,早前建業集團在深圳試飛了Alef Aeronautics Inc.的飛行車模型,未來相信能有效解決城市交通壅塞等問題。

展望未來,科技產業對經濟的推動作用不容小覷,本地經濟轉型勢在必行。香港可憑藉金融優勢為這些企業提供融資、保險等金融服務,成為內地科技企業的融資平台。相信創科將是未來經濟復甦與成長的關鍵動力。

#陳頴光# #智慧城市聯盟# #智慧城市學院# #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