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後4宗涉輕生 專家倡恒常「學童應急制」

2025年09月08日 星期一

 

新學期展開短短數天,至少已有4宗學童或青年企圖輕生或輕生事件。關注學童自殺問題的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認為,去年學童自殺宗數雖較前年略減,但仍屬高水平,建議用於中學識別及支援有自殺風險學生、今年底屆滿的「三層應急機制」恒常化,並擴展至小學五六年級,因近年的輕生個案最細只有11、12歲。

年齡下降 建議擴至小學

葉兆輝昨於電視台節目稱,開學初期輕生個案暫較去年同期略減,惟仍處於高水平,社會要保持警覺;他認為新冠疫情對青少年人際和社交發展造成長遠負面影響,「本來嗰段時間能夠建立一個好嘅人際關係,建立一個好嘅朋友網絡,最終冇,當佢哋升到高年級時,都未必一定完全能夠修補呢個關係。」

他提到年輕人吸食依托咪酯毒品急增,嚴重影響精神健康,與沒濫藥或飲酒的青少年相比,自殺風險率多了兩倍至六倍,「點解嗰班小朋友咁細就去食呢啲嘢,係咪我哋冇其他事能夠令佢哋對生活有興趣?」

葉又留意到,外國有家長指控人工智能(AI)系統ChatGPT,協助其兒子尋求輕生方法,變相鼓勵輕生;他建議為這類系統制定並「訓練」出合適回應機制,方便進行情緒介入;同時呼籲科技公司履行社會責任,改良AI演算法,避免成為傳播負面資訊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