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尊重」在課室裏發生

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

 

「原來同學跟我想法不同也算正常,我們可以互相欣賞。」

「當我禮貌請教,同學就更樂意幫助我。」

短短一句分享,卻是最動人的學習見證。這個9月,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把生命教育核心價值「尊重」化作看得見、摸得到的學習經歷,全校九百多名學生,分階段參與為時約兩小時的「尊重」班級經營活動,透過故事互動、訪問交流、小組解難和藝術創作,把「欣賞自己、接納他人、合作共事」落實至日常生活當中。

換個角度 看見彼此的獨特

我們相信,每位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應該被看見、被尊重。是次活動按年級設計不同體驗——小一、二透過打招呼用語、故事任務和「我是小記者」,以禮貌溝通作為切入,學習說話時留意聲線和態度,主動認識同學的興趣和長處;小三、四在「我和我的同學」與「同心建橋」中體會彼此差異,練習協商,明白意見不同並不等於對立,而是合作的起點;小五、六則以「創意畫筆」和「屹立不倒」紙塔挑戰,從角色分工、方案取捨中體會開放聆聽與達成共識的重要。

從體驗尊重到態度建立

活動設計重視可遷移的「軟實力」:同理心、禮貌表達、包容接納和團隊協作,讓「尊重」進入學校生活的每個細節——主動向三位新同學打招呼,練習尊重和友善表達;以記者身分訪問同學,發現「彼此不同,但一樣值得互相欣賞」;合作搭橋、砌塔、共畫圖案,學會聆聽與讓步,為團隊目標而調整自己。

鏡頭下的笑容,就是最好的答案:孩子在搭建積木橋時彼此打氣;畫筆以繩牽引,為同一幅圖案齊心出力;完成木頭公仔後,把作品放在班架上,悄悄說出「我屬於這裏」。

 

 
 
 

全校同行 滙聚成班級的顏色

今年的亮點,是貫穿全校的藝術共創:每位學生為自己的木頭公仔上色,寫上班別和學號,再把公仔放進班架。當所有班別的作品滙聚在一起,一幅由差異編織而成的集體作品就此誕生——它提醒我們:不同,正是班級多元的美好風景;尊重,才讓每個人站得穩、看得遠。

 

 
 
 

孩子的聲音 最動人的成效

「我會用溫和的聲線跟同學談天。」

「原來表達意見不一定要爭吵,先嘗試讓步,可能更好。」

「我會先聆聽同學的想法,再決定怎樣做。」

這些細微卻真實的轉變,正是生命教育的可貴。

 

 
 
 

以生命影響生命 我們一直在路上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一向重視價值觀教育和班級經營,把「尊重、欣賞、接納、合作」融入日常教學和活動設計。未來,我們將持續為學生創造更多跨學科、跨年齡的學習情境,讓價值觀在生活中長出根來。

 

撰文︰王煒東
小學價值觀教育主任、訓育及輔導主任,服務小學教育超過20年,曾於多份報章撰文分享所思所想。香港教育大學小學教育榮譽學士,香港理工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碩士。熱衷鑽研腦基礎教學法和正面管教策略,為香港腦基礎認證教師、正面管教家長和學校講師、NLP高級執行師和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