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跟各位家長和小學生說聲「辛苦了!」為了爭取入讀理想的中學,這段過程可謂披荊斬棘,大家都付出了不少努力。如果已經成功了,可以鬆一口氣。如果在等待七月派位結果,亦希望各位可以得償所願。
升中派位過後,接下來便要迎接中學為各位準中一生準備的暑期功課和適應班。這些安排都是為了幫助小學生適應未來的新生活和新環境。除了中學提供的協助之外,家長和學生能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度身訂造一個準備課程呢?又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地方?
家長和準中一生在註冊日後會收到學校不同的資訊,只要好好善用和理解,便能為暑假後的中學生活作好準備。
一.初步了解教科書和善用暑期作業
準中一生一般都對中學的教科書和新科目感到好奇。老師通常會根據學生的整體能力和教學目標,選定合適的教科書和暑期作業。學生可初步閱讀教科書首幾個課題,初步了解未來需要應付的學術水平,以及語言能力的要求。特別是從中文小學升讀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中學,家長和學生更應評估英語基礎是否足夠。在完成暑期作業期間,也能明白學校對功課的要求,並提前提供適切的協助。
二.細閱學校網站資訊
學校的網站就如一間學校的百科全書,除了基本資訊外,亦展示了學生在不同領域的參與和成就,從而突顯學校的特色,以及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期望。部份活動選擇也和小學有所不同。家長和學生可以透過網站,了解學校提供的課堂內外的學習機會,讓學生在暑假期間了解和探索不同興趣,避免開學後對課外活動選擇一無所知,甚至誤選不適合的項目。同時亦可以了解學校網上系統,免得實戰時一頭霧水,錯過學校資訊或了解孩子未來在校的各項表現。
三.家長繼續保持「打氣者」的角色,逐步讓孩子學習獨立自主
由小學「最年長」的一群,轉變為中學「最年輕」的一群,學生需要重新適應新朋友和學習環境。家長可以鼓勵孩子主動搜尋學校相關資料,增加對新環境的認識,同時建立信心應付挑戰。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輔導和支持尤其重要。面對這個轉變,家長自己也需要適應。一方面明白孩子長大了,應該學習獨立處理自己的學業和成長;另一方面又擔心他們未能妥善應對新挑戰。這種矛盾心態確實令人糾結。建議家長與孩子好好溝通,共同規劃中學生活的目標和期望,例如放學後的作息時間和自主學習安排。家長可以保持「打氣者」的角色,在孩子未能達到期望時給予鼓勵,並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雙方都有適應和調節的空間。
四.反思過去的溝通方式,提升提問技巧
中學生步入青春期後,會特別重視自我形象,對家長的管教也難免有新的看法。家長不妨回想自己年輕時,哪種關心方式最有效,並嘗試套用在親子溝通上。有時候,家長見到孩子成績下滑,可能會心急地問:「點解考得咁差?」這種「過去式」的提問,容易讓孩子覺得被質問,甚至產生抗拒。相反,我們可以改用「將來式」的提問,例如:「下次可以如何改善?」將重點放在解決方法上,引導孩子思考,而非敷衍回應。這樣既能加強家長的「打氣者」角色,也能讓孩子感受到真正的關懷。
以上都是一些簡單的小貼士,沒有深奧的大道理,希望能夠幫助家長和孩子在身心上作好準備,迎接新學年的生活!
作者簡介:
劉少龍畢業於香港大學,雙主修歷史及地理,現任港青基信書院副校長,擁有近17年歷史科及人文學科教學經驗。他負責學校教務、海外義工服務團、本地課程招生及行政工作,一直秉持「教育可為年輕人塑造將來」的信念,致力為學生成長提供多元養分,實踐全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