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近一個月,我發現班內的女生即使早早完成家課,也愛在放學後留在課室。究竟,放學後的課室有什麼吸引她們留下來的魅力呢?
某天,我發現某位女學生向同學派發自製的神秘小紙卡。她向我遞來紙卡,我一瞥,微笑婉拒,皆因手邊還有一大堆未批改的課業。那是「狼人殺」遊戲的身份:村民、狼人、預言家、小女孩、女巫、獵人等。原來,她們自發留下來就是為了參與「狼人殺」遊戲。對她們而言,參與這集體遊戲不純粹為了娛樂,更是為了維繫彼此之間的「姊妹」情誼。於班內的角度而言,這是一件好事,透過她們自發組織的遊戲,增強班內的凝聚力。
遊戲過程中,其他玩家需要猜出誰是狼人,避免村民全被殺害;狼人則要用不同表達技巧掩飾自己的身份,甚至把矛頭指向其他人,展現高超的語言藝術。
「天黑請閉眼。」她們輪番擔任主持人,盡情展現領導才能。在投票辯論的過程中,她們言笑晏晏,即使平日靦腆寡言的學生,在遊戲中亦你一言我一語的踴躍發言,享受溝通的樂趣。甚至乎,她們學會察言觀色,透過觀察參與者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聆聽彼此說話的語氣,推斷誰是狼人。「剛才她的表情已經出賣了她!」被「舉報」的某位女同學面有難色,隨即引起一陣哄堂大笑。
在狼人殺裏累積的同窗情誼難能可貴,也構成一幅踏出社會工作後,難以再現的畫面。
撰文︰施勁超
九十後中學教師,香港詩人,近年有意結合課程,在校園致力推廣閱讀與創作。曾獲青年文學獎等新詩組獎項,著有詩集《行走的姿態》(石磬文化,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