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超級狀元 變港大醫科斜槓族 古冰心讀書唱歌拍片皆精

2025年10月02日 星期四

 

人在一個領域能夠一騎絕塵,已相當厲害,如同時可兼顧其他不同範疇,更令人羨慕不已。

古冰心(Icy)在2023年香港中學文憑試(DSE)中成績超群,成為「超級狀元」,現正就讀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三年級。讀醫科的皆高材生,連Icy也坦言壓力大,但她仍能做斜槓族:創辦網上補習平台、出書、拍片剪片,並營運有4.8萬位followers的IG,以及當歌手出單曲。

這位彷彿有三頭六臂的「學霸兼時間管理大師」怎樣練成這一身功夫?完美駕馭DSE後,她對香港教育制度亦有自己一套看法。

部分人對學霸有種刻板印象,認為他們是書呆子,但古冰心搞補習平台、當KOL及唱歌,形象與全面性已完全與書呆子相左。

原圖

2023年DSE超級狀元古冰心現時有多重身份,包括醫科生、作者、KOL及歌手等,彷彿有三頭六臂。(吳楚勤攝)

超級狀元萬中無一,這絕非誇張,有數據佐證。據考評局資料,2023年DSE考生人數總數約4.9萬人,當屆只有3名超級狀元。

成績超群絕倫,Icy卻不是那種經常「咪書」的學生,由她廣泛的興趣已可見一斑。這位超級狀元是怎樣讀書的呢?

「中四五參與很多課外活動,中六時有不少要停止參加,集中『chur』讀書,那幾個月『chur』得比較犀利。我的習慣是專注做一件事,中六好專心念書,以前就專注玩;專心讀書的時期,的確會『谷』得較厲害。」

換言之,在學業上發力,是由中六開始到考DSE之前的半年左右?

「對,9月開學已非常努力讀書。往年我不算最勤力的一批學生,但那半年不少同學都說我花很多時間在學業上。」

DSE獨門策略

Icy的溫書習慣較特別,她喜歡放學後先「搵周公」。家住元朗,卻要到港島的聖保羅男女中學上學,車程遠,導致非常疲累,所以放學回家她會先睡覺,晚上7點起床吃飯,飯後開始溫習,到凌晨兩點再睡,數小時後又起床上學。

雖然每天起碼睡8小時,但將睡眠時間「斬開」,不會休息得不夠好嗎?

「不會,那陣子是精神的。」能當上超級狀元,果然有與別不同之處。然而,她的成績並非由初中起就獨佔鰲頭,「以前有獎學金,屬於top 10%至15%,但一定不是最頂尖幾位。」

「我知道自己怎麼一回事。初中時同學會去補習,我不想浪費金錢,沒有去,直到中六才開始補,這方面可能較其他人輸蝕一點。還有,我參與非常多課外活動,少了時間溫書,所以一直不會逼自己去到最top,我知還有點餘力,就留在中六一次過衝。」

如此一衝,就衝了個超級狀元回來,Icy的天份和底子相當厲害。她中六補習,主要原因是覺得自己到達瓶頸位,課程內容基本已經「識晒」,考試的分數應該可達5**邊緣,但想有突破,亦希望萬一失手分數不會跌得太低,於是開始補一補。

她渴望答題後有人能給她反饋,在經過一輪試錯之後,最後找了比較小型的補習社或私補。由此可見,她考DSE前早有策略及通盤考慮。

反思教育制度

DSE成績反映Icy完全駕馭了這個考試,她怎麼看本地教育制度呢?

「如果以整個制度來說,最大問題是太考試導向了──你要懂得玩這遊戲,而不是學好這一科。當然這對(部分)學生來說可能比較容易,即是底子打得好,就可以靠努力去取得較佳成績。不過,出來工作後會發現,讀過的東西未必能運用於現實生活中,或者你純粹知道如何做卷,但不懂怎樣應用這些技巧,那就沒有意思。因此不少知識,或許過了中學階段便荒廢。我覺得這會浪費了中學學習的光陰。」

經濟學家張五常八十年代曾發表名為〈讀書的方法〉的文章,記者中學時代因喜愛經濟學而拜讀過,內裏寫道:「為知識而讀書可以幫助考試,為考試而讀書卻未必可助知識的增長。知識是讀書的目的(An End);考試只是一個方法(A Means)。然而香港學生(或教育制度)卻很顯然地將這兩樣東西顛倒過來。」

Icy的觀點與張教授差不多,但時間已過了40年,本地教育制度是否仍有很多可改進的空間?

原圖

醫科生壓力不輕,圖為古冰心在大學二年級下學期醫科考試前攝。(受訪者圖片)

現正就讀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三年級的Icy,發現念醫科的感覺比她想像中更貼近DSE制度。

「我以為許多時候要自己探索大量知識及事物,雖然讀醫的範疇太大,我們接觸的只是一小部分,然而那小部分經常靠lecture等授課模式來教學生。例如我們有lecture要同學自己看影片、看PowerPoint。其實這跟中學相似,好考自律,即你要在一定時間內看完所有影片。」

Icy指大學每周有一堆影片給醫科生看,如果想緊貼課程,須在上課以外自己找時間看完,而影片內容都是lecture形式。

「教書的方法仍是老師講解內容,學生背完後做past papers,然後考試。模式有點像DSE,當然你想pass便要用DSE的讀書模式去考。可是,如想獲得很高分,或在某一範疇去到最top位置,就要多花點心機研究課堂以外的事物,如自己找書看、去conference;這部分並非填鴨式,沒那麼像DSE。」

原圖

Icy(前)攝於大學一年級的舍堂辯論比賽。(受訪者圖片)

讀醫科的皆高材生,但念書強如Icy亦感到壓力大。

「大家都很厲害,不過我們目標統一,不會要求考到最高分,當然有些人想得到優異成績,但大部分同學最緊要pass,因為份卷真的難,有好多東西讀,所以能記得所有內容,到考試時背出來,極有難度。壓力來源不在於競爭,而是自己夠不夠資格升班,又或者做這行業。」

原圖

Icy(後排左五)出席港大醫學會幹事會的諮詢大會。(受訪者圖片)

時間管理秘訣

談完壓力,轉到比較輕鬆的話題──Icy的「副業」。她與港大醫科師姐趙小婷(Pamela)一同創辦網上補習平台「星遇教育」,Icy自製筆記及影片,傳授學生奪星之法,「市場上很多以老師角度寫的筆記,我們純粹透過考生角度撰寫。」

生意好不好?「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好,但都有得做。」她爽快笑道。

此外,她還出版關於中文科作文的書、營運有4.8萬位followers的IG,並會自己拍片剪片,以及當歌手──不久前才推出派台歌Multiple Choice。難道她真的有三頭六臂?時間管理秘訣是什麼?

原圖

古冰心第一首個人單曲Multiple Choice封面。(受訪者圖片)

她表示,「夾硬『chur』出嚟,瞓少啲已經最basic。」另外,控制時間方法是將事情一件一件完成,而非正在做第一件事又去做第二件。

英文向來十分重要,Icy分享了學英文的好法子:看英文書和電影。

「我覺得看電影較有趣。我當時會播英文字幕,自己不停聽、不停講。」Icy再補充,看英文書的助益也不少,她很喜歡看《波西傑克森》(Percy Jackson)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