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正在以非常驚人的速度發展,一年前我們仍停留在驚訝AI在文字創作及資料整理上的能力,今天已經進化到可以生成非常真實的圖片,更可以生成各種影片。
最近發現,各大傳媒已經開始使用AI生成圖片作為新聞的配圖。以往在處理一些難找到真人圖片的新聞時,新聞工作者一般會以類似的圖片取代,再標上「圖片中的人物並非事件本人」;現在可以直接以AI成生圖片取代,更甚者在處理一些靜態新聞時,加上AI生成的配圖,毋須再刻意去尋找相關的新聞圖片。
最近一單港女豪花1.8萬日元找「出租男友」陪遊,發現對方「極不專業」的網絡熱話為例,本身就難找到配圖,有本港傳媒就在報道中以AI生成多幅圖片,並在圖中標上「AI生成圖片」,以豐富報道。
另一方面,AI生成影片亦將成為主流。本港公司WeLend最新的廣告片就是以全AI製作,由「天下一」負責製作,據說只需要傳統人手的三分一,但團隊投入的時間就多了不少,因為要學習如何使用AI,始終目前AI生成影片仍有一定限制,例如表情及動作未必可以保持一致,要通過多次修改,才可以達到完美效果。
筆者上一篇文章已經提及有本港電視台使用AI生成整套電視劇,內地亦有不少短劇製作公司使用AI以節省成本。目前AI生成圖片及影片已經漸漸被大眾接受,而且幾可亂真,意味AI生成新時代已經來臨,我們無可避免地要面對愈來愈多AI生成的內容。
不過,隨之而來的就是道德問題,當AI生成的內容變得十分逼真,身為傳媒人如何拿捏標準、如何判斷真偽將成為一大挑戰。以往就說「有圖有真相」,之後發現可以「P圖」,要「有片才有真相」;到現在連影片也可以AI生成,未來怎樣判斷真相?
另一個大挑戰在於「色情」內容,由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發展的Grok AI,已經可以生成色情內容,最新連OpenAI也準備開放成人用戶開放驗證過的色情內容,隨便上載一幅相片就可以利用AI加入色情成份,難免會令市民人心惶惶,擔心自己成為主角。
面對AI生成新時代,我們必須要好好培養「fact check」習慣,尤其是新聞工作者,在有影片也未必有真相的大環境中,「求真」將成為我們必不可缺的重要精神,事事走多一步,多方認證,才可以獲得「真相」。
撰文︰Fred
大專新聞及傳播學兼職講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