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與來自多所中學、小學及幼稚園的校長一同參訪了由基督教勵行會營運的「重慶大廈多元文化館」(Diversity Hub),並走訪九龍清真寺,深入體驗香港的多元文化面貌。是次交流不僅拓寬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更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和而不同」的社會價值,期望能把所見所聞融入教育,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與包容精神。
多元文化館內陳列了豐富的歷史資料,系統性地呈現重慶大廈作為香港少數族裔聚居地的發展歷史。這座大廈不僅是本港獨特的文化地標,更見證了不同族裔如何在此扎根和共融。館內亦介紹了多位對香港發展貢獻卓著的人物,例如麼地爵士(Sir Hormusjee Naorojee Mody)巨資捐助成立香港大學,奠定本港高等教育基石,以及米泰華拉先生(Dorabjee Naorojee Mithaiwala)創辦九龍小輪(天星小輪前身),推動維港兩岸交通發展。這些故事使我們反思:香港的繁榮,正是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創建。
展館內透過服飾、家居擺設、傳統食品等,生動展示南亞、中東、非洲等非華裔族群的文化特色。在文化館主持人帶領下,我們難得踏足重慶大廈的不同樓層,實地探訪各式小店。從販賣印度香料的雜貨舖,到供應清真食品的餐廳,每一處都充滿異國風情。店主們熱情分享他們的日常用品與飲食文化,例如如何調製香料奶茶、介紹用作牙刷的木枝等,讓我們從生活細節中理解文化差異。
撰文︰蔡子良校長
現職香港道教聯合會青松中學校長、香港中文中學聯會執行委員、觀塘區學校聯會執行委員、教育局觀塘區公益少年團執行委員會副主席、九龍地域校長聯會執行委員、中電觀塘區地區客戶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童軍總會香港童軍第50旅隊監、香港童軍總會秀茂坪區務委員會委員、觀塘區議會藍田分區委員、和富青少年網絡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