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日記》帶來的三個感悟

2023年12月04日 星期一

 

#師前影後#

開學至今,發生不少學童輕生的案件,情況令人擔憂,尤其是教育工作者。醫務衞生局、教育局和社會福利署早前亦商討,研究設立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令社會大眾更加關注學童精神健康問題。筆者知悉《年少日記》是以學生為電影背景後,亦有多位同工觀看優先場後推介筆者觀看電影,所以在電影未正式上映時已對其充滿興趣,並選擇在電影上映初期就觀賞電影。

電影開首時是由一位學生站在天台,背對着鏡頭,節奏明快,令觀眾聯想劇情會有不同的發展,更令觀眾有興趣了解之後會發生什麼。電影亦隨即以一封沒署名的遺書、一群看似無恙的學生開始,讓中學教師鄭Sir(盧鎮業飾演)想起充滿暴力與遺憾的童年往事,而他在生活中亦需要面對不少困難。電影由爾冬陞監製、新晉導演卓亦謙首次執導,更在台灣第60屆金馬獎中,憑《年少日記》榮獲「最佳新導演」,相信電影能在社會上引起更大的迴響。

網上有不少關於《年少日記》的影評和訪問,例如分析劇情的鋪排和伏筆、演員的演技(尤其是小演員們的演技,筆者十分佩服他們年紀輕輕就憑其演技,使觀眾投入於劇情之內),又甚或是導演希望透過電影紀念好友等。而筆者希望以另一個角度去撰寫本文:以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反思教育的意義,亦希望提醒自己從事教育行業的初心。

感悟一:看似無恙的學生是否真的「無恙」?
在每個班別中,大多數學生都是看似無恙的,但是否代表他們是沒有特別情況發生呢?很多時候,大眾只把學生以成績好壞作分類:成績好的學生就沒有問題,反之亦然;又或是,教師只着眼於成績最好和成績最差的學生上,而很多時候都會忽略成績平平的學生。不過,其實每位學生都值得大家關心的,而大眾亦不應按照成績分辨學生有沒有情緒問題。

每位學生背後都有他的故事:有的學生可能因為家長對他有很大的期望,而他又不希望令家人失望,因而埋頭苦幹,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溫習,令自己不懂得放鬆身心靈;有的學生可能因為家庭沒有給予他們關心,所以會選擇以不同的方式「表現」自己,向別人突顯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有的學生本來較為內向,可能不懂得自己正面對壓力,甚至乎不知道原來那就是壓力的來源,令橡皮筋愈拉愈緊,最終斷掉。

即使學生知道自己承受很大的壓力,也未必會主動說出來,可能因為他認為把自己遭遇的說出來,對其生活也不會有任何改變,所以寧願獨自承受,這些就是「看似無恙」的學生。根據衞生署的網站,若學童壓力過高,將從不同方面表現出來,包括身體、認知、情緒,以及行為。身為教師,亦應時刻及密切留意學生的表徵,關心學生的身心靈發展。

感悟二:多陪伴,多聆聽,多鼓勵
筆者記得在電影中的傑仔(由黃梓樂飾演)心情不好時,會在半夜偷看他最喜歡的漫畫,而漫畫勵志地告訴他:「總有一天你會長大,成為你想成為的大人,不要放棄!」漫畫確實陪伴着他,但其實傑仔是最希望得到家人的陪伴。電影中不同場景中均出現了數次這句對白——「我唔係咩重要嘅人,好快唔會有人記得⋯⋯」沒有別人的陪伴,加上人往往遇到困境時,會放大自己不足之處,甚至低估自己的重要性。

李白《將進酒》中提及「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必有他獨特之處,每個人都是重要的,教師應多鼓勵和肯定學生,讓學生明白自己的重要性和獨特性,並陪伴學生一同面對困難。

感悟三:「境隨心轉則悅,心隨境轉則煩。」
承接上一個感悟,筆者想起自己鼓勵學生分享其困難或壓力來源時,會告訴他們:「或許我未能幫到你處理難題,但希望你知道身邊有很多人正陪伴着你。」社會大眾不應站在道德高地批判學生。即使筆者在不同階段面對壓力時,其實也不是希望透過傾訴去解決問題,而是希望獲得別人的鼓勵,肯定自己的付出,這也算是一種陪伴的方式。人生或會有遺憾的,但有遺憾不代表是失敗,但最緊要是自己有迎難而上,盡力而為,那就不算是什麼遺憾了,正所謂「境隨心轉則悅」。

每個人都會遇到低谷的時候,無論是學生還是成年人,都有不同的壓力來源,正如電影中不同的角色們都面對着不同的處境,有時候的確需要時間沉澱,讓自己進行內在梳理情緒。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學生未必會知道如何面對壓力,教師可陪伴學生一同面對,長遠而言,學生或會明白,換個角度來看待事情,可能會有另一番新景象。

結語:
最後筆者除了希望與各位分享以上三個感悟外,亦希望以以下兩首歌曲的歌詞及作結,寄語各位讀者:

「你想嘆息 請嘆息
難免的 徬徨 憤怒 忐忑 不要壓抑」
——《It's OK To Be Sad》衛蘭

「曙光有天會找到 年歲漫漫」
——《年月漫漫》(《年少日記》主題曲)iii, Lau Heung King

 

撰文︰羅啟心老師
跨學科 × 商科老師
深信學無止境,願能啟發學生,達致教學相長。

 

「師前影後」專欄文章由人前是教師,人後是流行文化影視作品的老饕輪流執筆,希望分享觀影心得,融入教育生涯之中。

編按︰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羅啟心# #電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