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sir貴姓︰粵語姓氏變調淺談

2024年09月04日 星期三

 

#學術瑰寶#

早前,網民在社交媒體討論,大眾習慣用粵英夾雜的「(姓氏)sir」,稱呼男性師長前輩,但姓氏的部分時常不會用本來的聲調(本調)。例如本地大姓「陳」本調讀陽平聲「塵[can4]」,但「陳sir」的「陳」卻讀陰上聲「診[can2]」,不禁令人要問一句:「阿sir貴姓?」

其實,「陳」從本調變讀為陰上聲,屬於粵語變調的現象。在現代漢語中,變調是普遍常見的語言現象,指的是一個音節受到前後音節的聲調影響,繼而產生音調轉變。變調有不同的功能,包括區別意義或詞性、表示小稱等,但最明顯的是解決拗口的問題。

比方說,生活中不少雙音節詞或多音節詞連讀起來,較為拗口,就如普通話「廣場」兩個字和「廣場舞」三個字都是第三聲(上聲),要是都讀成全三聲,不僅讀出來費勁,聽起來也不那麼順耳。所以,我們通過改變其中一兩個字的聲調,使整體讀起來更順暢,語音更為和諧;如「廣場」連讀時,「廣」字可以改讀第二聲,「場」字聲調保持不變;但在「廣場舞」的例子中,「廣場」二字的聲調會轉為第二聲,「舞」字則仍讀第三聲。這種變調方式屬於「上聲變調」,也是本地中小學生在普通話課能夠接觸的知識。另一方面,上述例子以詞為單位,進行變調,又可以歸屬於「詞彙變調」。

粵語中存在不少變調,從語音變化的角度來看,一般把聲調低沉的字,提到較高的聲調。常見的有高平變調,從本調變讀為陰平聲,如「尾」本調為陽上聲「美[mei5]」,但讀「尾指」時,則作陰平聲的「瞇[mei1]」;以及高升變調,從本調變讀為陰上聲,如上文提到的「陳」姓變調。

回到「陳sir」的例子,港式口音通常把「sir」讀成有音無字的[soe4](口語「瀡滑梯」的「瀡」,但「瀡」讀「緒[soei5]」),而當「陳」、[soe4]兩個陽平聲的字連讀,確實不怎麼順口。可是,把「陳sir」讀成[can2 soe4],語音有了起伏變化,聽起來響亮又精神。

除了「陳」之外,粵語姓氏變調大多採取高升變調,如「鄭[zeng6]」、「黃[wong4]」、「趙[ziu6]」、「鄧[dang6]」等大姓的聲調較為低沉,一般會讀成「井[zing2]」、「枉[wong2]」、「沼[ziu2]」、「等[dang2]」。不過,變調組合不限於「(姓氏)sir」,還包括「阿(姓氏)」、「老(姓氏)」、「(姓氏)伯」等。

然而,我國姓氏成千上萬,我們總有可能遇到本調、變調都是姓氏的情況,即如上文「鄭」的變調「井」也是姓氏,而邵氏藝人井淼和井洪、井莉三父子,以及九十後藝人井柏然都是井氏名人。因此,有網民提出以尊重姓氏及其原來讀音為前提,停止變調,同時避免引起誤會。不過,變調實屬自然的語言現象,而且有一定約定俗成的成分,如劉衞林博士和蘇德芬女士編撰的《香港生活粵語發音教程》特別把「姓氏變調」作為粵語變調的常見情況之一,可見其已經深入民心,成為語言學研究的現象。

粵語變調還有很多可以探討之處,本文篇幅有限,未能一一盡述。如讀者有興趣了解粵語變調,除了上文提到的《香港生活粵語發音教程》,亦推介大家延伸閱讀郭必之教授的〈方言俚語:「黃老伯」為何會變成「枉伯」〉等系列文章。

 

撰文︰張桂琼博士
香港教育大學二級講師

#張桂琼# #粵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