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在奧林匹克集會上的歡迎辭中,我們可以找到諾貝爾文學獎與和平建設話語之間複雜關係的一個很好例子:「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明確規定,文學獎應頒發給具有『理想主義傾向』的作家。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思考片刻,這個詞彙意味着什麼。理想主義的表達充滿希望、信仰、和平、正義、關懷、同情、愛與勇氣,而這些價值觀都被諾貝爾獎得主用美麗的詞語呈現出來。」
卡特是和平建設的重要推動者,並積極把「人權」概念轉化為一種超越國界的「理想主義語言」。他最初擁護國際人權,是為了在越戰後重新定位美國社會。從卡特的講話中可以看出,他認為亞特蘭大文化奧林匹克是把諾貝爾得主們的「美麗詞語」轉化為以美國為中心的人權話語的最佳場合。
大多數諾貝爾得主對奧林匹克集會中和平建設的政治性並未表示異議。只有尼日利亞作家沃爾.索因卡(Wole Soyinka)對卡特的做法表達了最強烈的政治不滿。儘管如此,除了缺席卡特的開幕辭外,索因卡仍參加了大部分活動。
文化聲望對作家的重要性可能是許多作家即使不情願,也參加諾貝爾得主奧林匹克集會的原因之一。諾貝爾文學獎固然是任何在世作家最高的榮譽,但諾貝爾獎是不能保證一位作家能永垂不朽的。事實上,不少文學獎得主都已被讀者遺忘了。
聖露西亞詩人德里克.沃爾科特(Derek Walcott)在奧林匹克集會接受訪問時戲言:「我不介意再獲得一次(諾貝爾獎)——我需要這筆錢。」這次由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文化獎項共同帶來的認可和媒體曝光,對一個作家在諾貝爾獎後的職業持續性至關重要。
撰文︰卓嘉智博士
香港都會大學人文、語言與翻譯學系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