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來臨,人人都形容它是一個超級無敵的科技,好像只要「得AI就可以得天下」。智慧城市聯盟近年聯同科技教育機構舉辦過不少人工智能比賽,學生最初都以為人工智能真是萬能,後來就發現雖然每所學校都在應用同一套AI科技,但比賽到最後卻只得一個冠軍,引發他們思考︰AI用得好的關鍵是什麼?
以我們每年協辦的人工智能Edge方程式賽車比賽(Formula Edge)為例,比賽要求學生拼砌出可自動駕駛、用鏡頭辨別道路的機械車。比賽當天,參賽學生才收到賽道資料,之後便要爭分奪秒拍攝相片、收集和分析數據,製作汽車模型,並透過人工智能讓機械車「學習」,做到自動駕駛。近年大會安排兩輛賽車同時出賽,參賽車輛要懂得即時偵測對手位置,作出閃避動作。參賽學生發現,教導機械學習並不如想像中容易,例如一開始機械汽車只會不斷轉彎,無法直行;他們又發現收集照片數據時若過多及重複,亦會降低機械車學習的效率。
因此,這個比賽背後真正考驗的,其實是學生教導機器學習的能力,當中包括資料搜集、批判思考、臨場應變,還有不斷自我修正的能力。掌握這些技巧,才可以令機器達到最理想的表現。
由STEM邁向人工智能教育,香港不少學校還是處於在探索階段。過去的STEM教學是一種跨學科教育,但仍然以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科為骨幹,例如學生以紙張砌出「竹蜻蜓」、用飲管建造大橋等,都是以上述四個學科的原理為核心。人工智能教育的重心,則由學習原理,變為學習如何駕馭這種科技,把它用得其所。
「駕馭」人工智能的意思,最基本是掌握操作技術,這包括了解人工智能的運作,學習如何輸入有質素的資料及指令,以完成目標工作。學生把人工智能應用得好,下一步就到了解它的原理,這包括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衍生出來的能力,以改善人類生活、造福社會;人腦和電腦如何分工,有什麼工作可以由AI處理,有什麼專業知識還是要由人類學習和探索,裏面涉及邏輯分析、批判思維、道德教育等,這些以往學校未必重視的課題,才是未來人腦戰勝電腦的關鍵。
談人工智能教育,我們一定不能夠忽略「人工」兩個字,緊記人類的創意、思考和分析能力,才是科技背後的靈魂,希望香港的教育也會朝着這個方向裝備學生,迎接AI時代帶給人類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