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專欄中,筆者提到為中學生提供生涯規劃輔導時,可從三個角度來評估青年的夢想成熟度,包括「清晰度」、「穩定度」及「肯定度」。今次將透過實例闡述這個概念。
以個案A的主人翁為例,他擁有超過十個夢想職業,然而,他對這些職業的嚮往較為表面,如認為海關「很有型」丶律師「很厲害」及空中服務員「很好玩」等。他未有深入認識這些職業的實質內容,也缺乏對相關行業資訊及市場趨勢的了解,反映其「清晰度」不足;此外,短短數年間更換了十多個夢想職業,顯示其「穩定度」有待提升;而他從未採取具體行動去了解這些職業的實際內容,也說明了他對夢想職業的「肯定度」偏低。
個案B主人翁的情況則截然不同,她對夢想的「清晰度」、「穩定度」及「肯定度」均相對較高。她訂立了兩個明確的升學就業目標,其中之一是成為護士。這個志願源於她曾因病住院,得到護士的悉心照料,從而萌生助人的心志。她了解自己喜歡面對人的工作,還能具體描述護士的工作內容,並對相關行業及市場資訊有充分認識,展現出極高的「清晰度」;這個夢想持續了三年之久,「穩定度」良好;更重要的是,她為實現夢想付諸行動,努力學習以考取目標成績,課餘經常參與醫護義工服務,主動到大學開放日了解相關升學途徑,這些具體實踐反映她對這份職業的「肯定度」非常高。
很多人常問:「夢想與發夢的分別?」從上述夢想成熟度的三個評估角度便可見分曉。若一個人擁有較高的「清晰度」、「穩定度」及「肯定度」,透過具體行動認真實踐及了解,這就是真正的夢想。反之,若這三個角度的表現都較為薄弱,缺乏行動支持,那就只能算是發夢而已。
撰文︰徐詠琪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就業網絡青年工作幹事